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琅邪郡

琅邪郡

①亦作瑯邪郡。秦置,治所在琅邪县 (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西汉移治东武县 (今山东诸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青岛、胶州、胶南、即墨、诸城、日照诸市及沂水、五莲、海阳、莒南及江苏赣榆县等地。东汉建初五年 (80) 改琅邪国,移治开阳 (今临沂市北)。西南部辖境略有扩大。三国时辖境缩小。东晋以后复改为郡。北魏移治即丘县(今山东临沂市西二十里)。隋开皇中废,大业初复改沂州为琅邪郡。治所在临沂县 (今山东临沂市)。唐初复为沂州,天宝初改为琅邪郡。乾元初废。

②东晋大兴三年 (320) 侨置,初无实土,寄居今江苏句容县境。咸康元年 (335),始割丹阳郡之江乘县地为实土,治蒲州金城 (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北)。南朝宋改为南琅邪郡。

③南朝梁置,治所在朐县 (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北周建德六年 (577) 改为朐山郡。


(1)秦置,治琅邪县(今山东胶南市琅邪台西北)。西汉移治东武(今诸城市),置有铁官、盐官。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东汉改为国。东晋后复为郡。北魏移治即丘(今山东临沂市西)。隋开皇中废,大业初复改沂州为琅邪郡,治所在临沂(即今临沂市)。唐初复为沂州,天宝初改为琅邪郡,乾元初废。新莽末郡人吕母、樊崇、逄安等相继起义于此。(2)东晋太兴三年(320年)侨置,初无实土。咸康元年(335年)桓温为太守,分江乘县地立郡,治金城(今江苏句容市北)。辖境约相当今南京市鸡鸣寺以东,龙潭以西,北至长江地。属徐州。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为南琅邪郡。(3)南朝齐侨置,治朐山城(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属青州。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名朐山郡。


猜你喜欢

  • 火烟溪

    在今广西横县西。《方舆纪要》卷110永淳县:火烟溪“在县东三十里。源出广东灵山县。……下流皆入于郁江”。

  • 青阳

    ①战国楚邑。在今湖南长沙市。《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六年 (前221) 令曰: “荆王献青阳以西”; 《汉书·邹阳传》: “越水长沙,还舟青阳。” 秦于此置临湘县。②即今福建晋江市驻地青阳镇。以在

  • 很山县

    即佷山县。汉置,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三十六里州衙坪。《续汉书·郡国志》 作 “很山”。

  • 雩山

    在今江西于都县北。《寰宇记》 卷108虔州雩都县: 雩山,“耆老相传云,昔有人于此山下祈雨,往往感应,故曰雩山”。《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雩山 “在雩都县北三十五里。高可摩霄,雩水出其下,为邑望山”

  • 浯勒扎水

    即斡里扎河。今蒙古国东方省乌尔扎河。《元朝秘史》 卷4: 金国皇帝因塔塔儿部不从命,遣王京丞相 (即完颜襄) 征讨,将塔塔儿人逆着浯勒扎水追来。

  • 金齿山

    在今浙江象山县南。《方舆纪要》卷92象山县: 金齿山 “在县南百六十里。《海防说》: 山岛岙颇多,有金齿门港,倭船往来,每栖泊于此,亦南路要冲也”。

  • 孔提郡

    西魏置,属武州。治所在孔提县(今甘肃武都县东北)。北周废。

  • 齐康郡

    南齐改徐闻县置,属广州。治所在广东徐闻县南。辖境相当今广东徐闻县地。隋开皇十年(596)平陈后废。南朝齐置,治齐康县(今广东徐闻县南)。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徐闻县一带。隋开皇十年(590年)废。

  • 官井关

    宋置,属德化县。在今福建德化县北大官岭,路通尤溪县。明为油竹隘,清初为大官隘。

  • 安良县

    1913年改安良厅置,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西安良。不久废入康定县。旧县名。1913年由安良厅改置,治安良坝(今四川康定县西安良);同年裁撤,并入康定县。原属川边特别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撤销,划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