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河
又作浑蠢河。在今吉林珲春市东。为图们江支流。《清一统志·吉林一》: 珲春河 “在宁古塔城东南六百里。源出通肯山,会诸水西南流入图们江”。
曾称红溪河。图们江支流。在吉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上游有东、西两源,主源西源出于汪清县秃头岭山,与东源于珲春市春化镇汇合后流贯珲春平原,至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河口屯入图们江。长198千米,流域面积3969平方千米。上游山高林密,两岸动植物资源丰富。
又作浑蠢河。在今吉林珲春市东。为图们江支流。《清一统志·吉林一》: 珲春河 “在宁古塔城东南六百里。源出通肯山,会诸水西南流入图们江”。
曾称红溪河。图们江支流。在吉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上游有东、西两源,主源西源出于汪清县秃头岭山,与东源于珲春市春化镇汇合后流贯珲春平原,至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河口屯入图们江。长198千米,流域面积3969平方千米。上游山高林密,两岸动植物资源丰富。
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50虞城县: 孟诸台 “县境古孟诸之地也。台因以名”。
古潢水石桥。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西拉木伦河上。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3巴林部:“潢水石桥在今巴林旗界内,距翁牛特北境不远,今尚存。《承德府志》:土人呼为巴林桥,在赤峰县北潢江两岸。”
①西周封国。子姓。始封之君为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春秋时宋、楚争霸,泓之战,宋襄公为楚成王所败,国势大减。战国时君偃自立为王,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
在今甘肃卓尼县西。《元和志》卷39临潭县:抃傍山“在县东十一里。抃傍,羌语也,羌语呼石为抃,呼高为傍,因以为名”。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中部。东汉废。
治所即今西藏林周县。清《西藏图考》卷5:伦朱卜宗城“在拉萨东北一百二十里”。藏语意为任运、自然完成。1960年与旁多宗等合并设林周县。
即今广东化州市东北南盛镇。清光绪《高州府志》 卷10: 南盛墟在 “ (茂名) 县南六十五里”。
北宋置,属西安州。在今宁夏海原县境。后废。
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南。《元和志》卷12昌宁县:“两乳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山有两岫,望如乳形,因以为名。”《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唐主遣兵三路,“由晋、绛两乳岭出慈、隰,共救晋安寨”。即此。
①北宋庆历八年(1048)置,为河北四安抚司路之一。治所在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河北大名、成安、威县, 山东徒骇河西北,河南濮阳、浚县及卫河上游以西、黄河以北、淇河以南地。建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