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王桥镇

王桥镇

又名百谷镇。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王桥镇。清时水利通判驻此。


(1)在山西省襄垣县东南部。镇人民政府驻五阳岭。人口1.3万。面积87.9平方千米。人口3万。1949年属襄垣一区,1954年建东王桥乡。1956年属郭庄乡,1958年改王桥公社,1984年改镇。2000年原庄乡并入。浊漳河从中部穿过。主产玉米、谷子,为县粮食主产区之一。有焦化、煤矿、化工、钢铁、铝钒土、农机等企业。为新型矿区集镇。太焦铁路、榆长公路经此。(2)在江西省东乡县中部偏东南。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桥,人口2300。元初王姓建村于小桥边,因名。1949年为王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2001年改置镇。产茧蚕、板栗、柑橘等。有农机、化工助剂、酿酒、花岗石等厂。320国道经此。(3)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桥,人口6630。镇以驻地名。因此地多沟谷,始名百谷,后渐形成集镇。相传唐末王姓于镇南白渠上架桥名王桥,镇遂以桥名,习称王桥头。清雍正《陕西通志》载:百谷镇即王桥镇。1949年设王桥镇,1951年设乡,1961年设公社,1984年复乡,1987年设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公路通桥底镇、泾干镇。镇西泾河东北岸有郑国渠渠首遗址。


猜你喜欢

  • 白沙集

    即今山东临朐县西南白沙乡。明嘉靖《临朐县志》:白沙集“在县西南七十里”。

  • 玉陇哈什河

    即今新疆西南部之玉龙喀什河。为和田河东源。清道光《新疆识略》卷1:“和阗河凡二源,皆出呢莽依山,东支北流经伊里城东、玉陇哈什城西,是为玉陇哈什河,经勒沁抚海至色格尔雅尔,长四百四十里。”“玉龙”系古代

  • 龙潭土司

    清初改龙潭宣抚司置,属散毛宣抚司。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二十里龙潭司乡。雍正十三年(1735)废。明龙潭安抚司,清称龙潭土司。治今湖北省咸丰县西北。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

  • 三藏口

    在今河北承德市北高寺台附近武烈河东、北、西三源会合处。以西藏、中藏、东藏三水而名。《水经·濡水注》:“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派合,西源右为溪水,亦曰西藏水,东南流出溪与蟠泉水合,泉发(安)

  • 处士庄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唐温造所居。《新唐书·温大雅传》:子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然盛气,少所降屈。不喜为吏,隐王屋山,人号其居曰‘处士墅’”。唐白居易诗:“白石清泉抛济口,绿幢红旆照河阳。村人

  • 老桃

    春秋地名。即今山东汶上县东北桃城村。《左传》:隐公十年(前713),“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方舆纪要》卷33济宁州“桃乡城”条引刘煦曰:“任城有桃聚,即桃乡也。”

  • 胡亭

    ①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晋书·石季龙载记》: 东晋咸康五年 (339),以夔安为征讨大都督,统大军南寇,“夔安进据胡亭,晋将军黄冲、历阳太守郑进皆降之”。②在今湖北安陆市西北。《晋书·石季龙载记》:东

  • 白庙儿山

    又称白山。在今河北沽源县南。《方舆纪要》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白庙儿山“在卫东北境,边人谓之三间房,又名插汉根儿, 乃蓟宣通路,滦河经其北”。

  • 和城县

    ①东晋置,属南顿郡。治所在今河南项城市南五十六里秣陵镇北。北齐移治今项城市西南南顿乡,属项城郡。隋大业初改为南顿县。②南朝梁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安徽东至县东北。《寰宇记》 谓在彭泽县东北二百二十二里

  • 富林县

    唐武德四年 (621) 分铜陵县置,属勤州。治所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南富林镇。次年属春州。后废。开元十八年 (730) 复置,为勤州治,天宝初为云浮郡治,乾元初复为勤州治。后州治移至铜陵县,富林县属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