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津县
隋大业十一年(615)置,属眉山郡。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市南三十里。《元和志》卷31玉津县:“以江有璧玉津,故以为名。”唐武德初属嘉州,天宝初属犍为郡,乾元初复属嘉州。北宋乾德四年(966)废入犍为县。
古县名。隋大业十一年(615年)置,治今四川省犍为县玉津镇。属眉山郡。唐属嘉州。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废为镇。
隋大业十一年(615)置,属眉山郡。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市南三十里。《元和志》卷31玉津县:“以江有璧玉津,故以为名。”唐武德初属嘉州,天宝初属犍为郡,乾元初复属嘉州。北宋乾德四年(966)废入犍为县。
古县名。隋大业十一年(615年)置,治今四川省犍为县玉津镇。属眉山郡。唐属嘉州。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废为镇。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茫施路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潞西县治芒市镇。辖境约当今云南潞西县地。正统九年(1444)改芒市长官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以芒施路改置,治今云南省潞西市(芒市)
明正统八年(1443)析兀者卫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西南大有屯固木纳古城。后废。明正统八年(1443年)置。治所今地不详,辖区约今黑龙江省汤原、鹤岗等县市地区。后废。
唐建,在今浙江杭州市中山中路。原名真教寺。俗称礼拜寺。因原建筑群状如凤凰,故名。是我国现存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
即今广东南雄县东北乌径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广东省南雄市东南乌径。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巡检司于此,清因之。明清皆属南雄府。
又名徒太山、太白山。即今吉林东南部之长白山。《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晋书·肃慎氏传》:“肃慎氏一名挹娄,在不咸山北,去夫余可六十日行。”古山名。又名白山、长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黄金坝。旧名五台山。清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南巡幸其地,改名香阜寺。
①唐置,属羁縻新安州。治所在今越南广宁省先安一带。后废。②1912年改宾县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在广西宾阳县东北十里新宾镇。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0年迁治今宾阳县 (旧名芦圩镇,今名宾州镇)。在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扎曲流域。乾隆 《西宁府新志》 卷19塞外贡马番族: “住牧登破地方格尔吉三族 (分格尔吉、下格尔吉、登坡格尔吉三司),距白利族四百余
在今湖北安陆市西北隅。《宋史·奸臣·蔡确传》:“确在安陆,尝游车盖亭,赋诗十章,知汉阳军吴处厚上之,以为皆涉讥讪。”后以此谪居新州。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西江东岸扶赖村。《清一统志·肇庆府》:扶赖营“在封川县(今封川镇)东二十里江北岸,相近有都乐营。明隆庆五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