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滦河

滦河

古濡水。即今河北东北部滦河。上源为丰宁满族自治县境内闪电河,经内蒙古多伦县北折向东南流始称滦河。中游穿流燕山山地,下游在乐亭、昌黎两县间入渤海。《辽史·地理志》 滦州: “滦河环绕在卢龙山南。” 《元史·河渠志一》: 滦河 “源出金莲川中,由松亭北,经迁安东、平州西,濒滦州入海”。其入海之河口段历史时期有变化。明景泰前分为二支入海,景泰中滦河主流西摆,西支定流河为主河。《明史·地理志》 滦州乐亭县: “西有滦河,经县北岳婆港分为二,东曰胡卢河,西曰定流河,各入于海。景泰中,胡卢河塞,定流河独自入海。” 清嘉庆后滦河又东摆。清《永平府志》 卷19: 滦河 “自嘉庆十八年滦水东迁,定流河遂闭,后惟蔺家营及老米沟入海之处尚属乐亭县境,其余尽入昌黎。今蔺家河已闭,又东往昌黎甜水沟入海”。


在河北省东北部,为省第二大河。上源闪电河出丰宁县,绕经内蒙古自治区东南缘多伦县北折向东南流,始称滦河。中游穿流燕山山地,流经滦平、承德、兴隆、宽城、迁西、迁安、卢龙、滦县等县市,下游在乐亭、昌黎二县间入渤海。长877千米,流域面积5.44万平方千米。有伊逊河、青龙河、武烈河等支流。水量较丰富,多年平均流量188米3/秒。承德、迁西间建有潘家口、大黑汀等水库。1983年建有引滦入津工程。


猜你喜欢

  • 丹溪县

    唐武德二年(628)置,属南州。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三十里。《寰宇记》卷122南川县:废丹溪县“于丹溪水西置, 因以为名”。贞观十七年(643)废。古县名。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今重庆市綦江县

  • 良文港

    即文良港。又名龙门港。即今台湾澎湖县澎湖岛东龙门村。清设文良港汛。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二十七日, 日舰先佯攻妈祖宫炮台,实从良文港登岸,清兵大败,即此。即今台湾省澎湖县东湖西乡龙门村。清光绪二

  • 错凿城

    北宋筑,属河州。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南。

  • 赤湾汛

    在今广东深圳市蛇口西赤湾。清于此建左、右炮台,为新安县门户。

  • 圣水

    ①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灵寿县:圣水,“《志》云:出县西北二十五里白石村,谓之圣水洼,亦曰圣水峪,上有青风砦”。②在今四川芦山县东,为芦山河支流。《舆地纪胜》卷174雅州:圣水“在卢山

  • 泰山

    ①在今江苏泰州市西。《清一统志·扬州府一》 引 《旧志》: “宋绍兴时,开东西市河垒土而成,因州为名。”②在今山东泰安市北。号称东岳。又称岱山、岱岳。古称岱宗。《诗经·鲁颂·閟宫》: “泰山岩岩,鲁邦

  • 南武城

    ①即武城。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在今江苏昆山市西北武城村。《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娄县: “有南武城。阖闾所起以候越。”②南越国都城。在今广东广州市。春秋战国时吴建。《初学记》 卷24引 《吴地记》 载

  • 砀陂

    又名砀水。在今安徽砀山县南。《水经·获水注》: “ (砀) 陂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诸陂散流,为零水、瀼水、清水也,积而成潭,谓之砀水。” 《清一统志·徐州府一》: 砀水 “在砀山县南。亦名谷水”

  • 阳泉县

    ①西汉置,属六安国。治所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北八十里临水乡。《寰宇记》卷129寿州霍邱县:“古泉水之阳,故名阳泉。”东汉属庐江郡。三国魏移治今霍邱县东北,淠河入淮口附近。南朝宋废。②三国蜀置,属广汉郡。治

  • 无慈城

    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寰宇记》卷120黔江县:“唐武德元年再置,移就无慈城。”《清一统志·酉阳州》:石城废县,“《元统志》:县昔为蛮洞侵扰, 移治老鹰寨”。清光绪《黔江县志》卷1:故无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