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渤海国

渤海国

唐武后圣历元年 (698) 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初称振国 (一作震国),先天二年 (713),唐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改称渤海。初都今吉林敦化市敖东城,天宝末年(755) 东移上京龙泉府 (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东京城镇)。最盛时地方五千里,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辖境南到今朝鲜清川江中上游、龙兴江,东抵日本海,北至黑龙江境内,西至吉林西部,西南沿辽宁开原至丹东一线与唐相接。辽天显元年 (926) 为辽所灭,改称东丹。由契丹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迁辽河流域,都辽阳。耶律倍泛海入后唐后,东丹建置渐废。部分遗民以今鸭绿江畔浑江市为中心建立安定国。辽圣宗时亦并入辽。


唐代中国东北以靺鞨粟末部为主体,结合其他靺鞨诸部和部分高句丽所建政权。武周圣历元年(698年)由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初称振国(亦称震国)。先天二年(713年),唐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改称渤海。渤海按唐制立国,使用汉文。经济以农业为主。最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中设在乌苏里江东岸一带有四府十一州。首府上京龙泉府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辽太祖天显元年(926年)被辽所灭,改称东丹,辽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迁辽河流域,都辽阳。耶律倍泛海入五代唐后,东丹建置渐废。部分遗民以鸭绿江畔今吉林省白山市为中心建立定安国,辽圣宗时亦并入辽。


猜你喜欢

  • 西峪寨

    在今山西沁县西北西峪村。《清一统志·沁州》 “段村寨”条下:州西北“六十里有西峪寨”。

  • 喇普

    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塔城乡。清有把总驻防。

  • 哈喇哈什河

    即今和田河西源喀喇哈什河。在今新疆和田市西。《清一统志·和阗》: 哈喇哈什河 “在和阗西。源出皮什雅南尼蟒依山中,北流至哈喇哈什城南,分为二,夹城而流,城西之河,西北流为皂洼勒河而止,城东之河距城二里

  • 尼雅河

    在今新疆民丰县境。清宣统《新疆图志》卷67:尼雅河“二源:一源出侠马山,一源出恰哈提山,合而北流曰乌鲁克沙依河。又北流迳苏拉瓦克西,又北流经英尔瓦提西,又北流经尼雅为尼雅河,东分三渠。又北流有他位竿水

  • 开边镇

    唐置,为军镇,属戎州。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安边镇。

  • 新郪县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丘镇。东汉初改为宋国。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太和县北。属汝南郡。东汉建初四年(79年)改为宋公国。三国魏废为宋县。

  • 褚庙冈

    在今江苏宝应县西。《清 一统志·扬州府》: 褚庙冈 “在宝应县西百里。东西六里,南北一里。旧筑大堰于此,以蓄洩白水塘之水”。在今江苏省洪泽县东南。旧有大堰,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曾议修复此堰以蓄泄

  • 贾堑镇

    在今湖北钟祥市南一百二十里汉江边。《资治通鉴》: 唐乾符四年 (877),王仙芝攻荆南,时汉水浅狭,“自贾堑渡”。胡三省注: “ 《九域志》: 郢州长寿县有贾堑镇。”古镇名。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南、汉水北

  • 七尺渡

    在今浙江云和县西。《方舆纪要》卷94云和县:七尺渡在“县西三十里。尺亦作赤”。古渡今已淹于紧水滩水库中。

  • 封川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梁信县置,为封州治。治所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南封川镇。以封溪水为名。大业初为苍梧郡治。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封州治。天宝初为临封郡治。乾元初复为封州治。明属德庆州。清属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