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盐县

海盐县

秦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上海市金山县(洙泾镇) 东南三十一里张堰镇南。西汉末县城沦于柘湖,徙治武原乡 (今浙江平湖市东)。东汉永建二年 (127) 又陷为当湖,徙治故邑城 (今平湖市乍浦镇东南海中)。永建四年 (129) 改属吴郡。东晋咸康七年 (341) 移治马嗥城 (今浙江海盐县城东南隅)。南朝梁太清三年 (549) 于此置武原郡。陈废,仍属吴郡。永定二年 (558) 分属海宁郡,寻省入盐官县。唐景云二年 (711) 复置,先天元年 (712) 省,开元五年 (717) 再置,属苏州,徙治吴御城 (即今海盐县)。五代唐初改属杭州,后晋天福五年 (940) 吴越改属秀州。南宋庆元元年 (1195) 属嘉兴府。元元贞元年 (1295) 升为海盐州。明洪武二年 (1369) 复为海盐县,仍属嘉兴府。民国初属浙江钱塘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


在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西北岸。属嘉兴市。面积507平方千米。人口36.5万。辖9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武原镇。秦置县,治今上海市金山区西,属会稽郡。《太平寰宇记》引《吴郡记》云:“海滨广斥,盐田相望。”以盛产海盐得名。西汉治城陷为柘湖,移治武原乡(今平湖市境)。顺帝时县治陷为当湖,移治景齐乡故邑山(今乍浦镇东南海中)。属吴郡。东晋复迁治马嗥城(今海盐县城东)。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于此置武原郡。寻废郡。隋省县入盐官。唐初地入嘉兴县。景云二年(711年)复置,先天元年(712年)又省,开元五年(717年)再置,迁今址,属苏州。五代初改属杭州,后晋天福四年(939年)属秀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海盐州,明初复为县。南宋、明、清均属嘉兴府。1914年属钱塘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49年属嘉兴专区(1970年改地区),1958年撤县并入海宁、平湖县。1961年复置,1983年属嘉兴市。地处杭嘉湖平原东缘。地势低平,河网如织。近海有零星岛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产稻、棉花、油菜籽、蚕茧、柑橘等。特产西瓜、大头菜、南瓜子、酱茄子。工业有纺织、丝绸、食品、机械、建材、电子、印染、造纸等。境内有秦山核电站。沪杭公路经此,河运发达。名胜古迹有南北湖、鹰窠顶、绮园、千佛阁等。沿海鱼鳞海塘始建于16世纪初,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


猜你喜欢

  • 太子营

    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3故城县:太子营在“县(治今县东北故城镇)西北五十里有太子营,沙溪所经也。相传唐太子建成讨刘黑闼尝驻于此”。

  • 平都

    ①春秋战国时巴国别都。在今四川丰都县。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 后治阆中。”《水经·江水注》:江水“东历平都,(东望)峡对丰民洲,旧巴子别都也”。东汉永元二年

  • 弥濛水

    即濛江。即今四川彭州市东北之濛阳河。《元和志》 卷31濛阳县: 弥濛水 “在县南二百五十步”。《方舆纪要》 卷67彭县: 濛江 “在县东。亦曰弥濛水。源出九陇山,至濛阳故县南,合于沱江”。

  • 槐楼镇

    在今江苏宝应县南二十里槐楼村。运河所经。明、清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在今江苏省宝应县南。明、清置巡检司于此。

  • 冕山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东。《明一统志》 卷50饶州府: 冕山 “在余干县东五里。相传隋末林士弘退保余干,敌至,市民避居此山得免于难,遂名免山。后人以邑有冠山,又因有吴楚冠冕之名,改曰冕山”。②在今四川喜德县

  • 牙城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北六十五里牙城镇。清《乾隆内府舆图》:霞浦县东北有牙城。

  • 池江铺

    即今江西大余县东北五十里池江镇。光绪《大清一统舆图》大庾县东北有“池江铺”。

  • 将军庙镇

    即今安徽青阳县东南四十里将军庙。清光绪 《青阳县志》 图: 南有将军庙。

  • 直城县

    北魏置,为金城郡治。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北池河东岸。后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陕西省石泉县东南、池河东岸池河镇。为金城郡治。隋开皇初废。

  • 清水潭

    在今江苏高邮市北运河之东。《方舆纪要》卷23高邮州: “清水潭在州北二十里。其地低洼,当下流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