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民场
在今河北滦南县西南五十里柏谷庄。盛产盐。《方舆纪要》 卷17滦州: 济民盐场,“ 《志》 云:府境有盐场四,俱属于户部分司。一曰济民场,距分司七十里。南滨海,东极潮河,接石碑盐场。西跨运河,连丰润县越支场,亘百三十里”。
在今河北滦南县西南五十里柏谷庄。盛产盐。《方舆纪要》 卷17滦州: 济民盐场,“ 《志》 云:府境有盐场四,俱属于户部分司。一曰济民场,距分司七十里。南滨海,东极潮河,接石碑盐场。西跨运河,连丰润县越支场,亘百三十里”。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8巩县: “神提渠在县 (老城) 北三里。中低而四围高,横流为患。永乐十六年,县丞华胥开此渠而水患息。”
在今福建浦江县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97浦江县: 临江溪 “其上源为查溪,东南流,至临江镇入于大溪”。
即空灵滩。在今湖南株洲县南八里。唐杜甫有 《过空灵岸》 诗。
即隆川郡。治所在良国县(今广西北流市东南六靖镇)。南朝梁、陈间废。南朝齐置,治良国县(今广西北流市东南陆靖)。属越州。南朝梁、陈间废。
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南克度镇。清顺治间于此置上克度里目。
在今山东日照市南。《方舆纪要》 卷35日照县 “丝山” 条: “又县东南二十里有孤奎山,亦曰圭山。” 奎山疑为 “圭山” 之讹。
①又名白沙河、巫咸河、姚暹渠。源于今山西夏县南中条山,径盐池北入永济县五姓湖,又西入黄河。《水经·涑水注》: 盐水 “出 (安邑县) 东南薄山,西北流径巫咸山北。……其水又径安邑故城南,又西流注于盐池
亦作白木水。即今四川邛崃市南之南河(邛崃河)。《元和志》卷31临邛县:白术水“经县南二里”。
①即今内蒙古河套北之阴山。《水经·河水注》: “芒干水出塞外,南径钟山,山即阴山,故郎中侯应言于汉曰,阴山东西千余里,单于之苑囿也,自孝武出师攘之于漠北,匈奴失阴山,过之未尝不哭,谓此山也。”②又名金
即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大古洞河。源出县北山地,东南流入松花江。《金史·夹谷吾里补传》: “夹谷吾里补,暗土浑河人。”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