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阳桥

洛阳桥

①一名万安桥。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与惠安县交界的洛阳江上。桥以江为名。旧为万安渡,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始甃石作浮桥。皇祐五年 (1053)兴建,嘉祐四年 (1059) 竣工。《方舆胜览》 卷12泉州 《桥梁》: 万安桥 “一名洛阳桥。嘉祐间太守蔡君谟劝州民成此桥。蔡君谟 《石桥记》 曰: 累址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数之长而两之,靡金钱一千四百万云”。规模宏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架式石桥。其后各代相继修葺,1932年添架钢筋水泥桥面。现桥长834米,宽7米。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 “万古安澜” 等宋代摩崖石刻。桥南有蔡襄祠,蔡襄 (字君谟) 的 《万安桥记》 立于祠内,为宋代艺术的珍宝。《续资治通鉴》: 宋德祐元年 (1275),贾似道谪配途中至泉州洛阳桥,遇叶李自漳州放还,见于客邸。《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晋江县: 洛阳桥 “嘉靖三十七年官军败倭于洛阳桥”。皆指此。

②即天津桥。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唐张说有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诗。又李益 《洛桥》 诗云: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原称万安桥。在福建省泉州市东约10千米、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上。桥以江为名。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至嘉祐四年(1059年),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原长约1200米、宽约5米,有46座桥墩、500个扶栏、28个石狮、7座石亭、9座石塔,规模宏大,是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历经修筑,以明宣德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地震重修为重要,1932年因泉惠公路通车添加钢筋水泥桥面。1993—1995年又全面进行整修,恢复原貌。现桥长767米、宽4.5米,尚存船形桥墩29座。桥之中亭附近立历代碑刻26通,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另有石塔、武士石像等石雕。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碑,即立于祠内。洛阳江当江海交汇处,江阔水深,当年造桥工程非常艰巨。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养殖牡蛎以固桥基,都是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此地“潮来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风景颇为壮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 阳 桥


猜你喜欢

  • 弱漹镇

    北宋置,属夹江县。在今四川夹江县东南二十里甘露乡。西临青衣江,津渡曰弱漹渡。

  • 边吴淀

    又名边吴泊、边河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南、北二边吴村一带。《宋史·河渠志五》:“自边吴淀西望长城口, 尚百余里, 皆山阜高仰,水不能至,契丹骑驰突,得此路足矣。”北宋明道末,引塘水开方田以防辽,“自边

  • 余杭县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七十六里余杭镇。东汉改属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属吴兴郡。隋开皇九年(589)为杭州治,次年徙州治钱塘县。大业初属余杭郡。唐属杭州。

  • 南桥

    即今山东苍山县南三十二里南桥乡。旧属临沂。民国 《临沂县志》 舆图: 县西南有南桥。

  • 大集山

    在今湖北崇阳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76崇阳县:大集山在“县北五里。自通城县龙窖山发脉,历方山、岩头而东至此,诸山崇聚,故县有崇阳之名”。

  • 泉林寺

    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陪尾山下。《清一统志·兖州府二》: 泉林寺 “寺之左右,皆深林茂树,有大泉十数,渟泓澄澈,互相灌输,会而成溪,是为泗水。……以泗泉在东,又多古林,故曰泉林。相传 ‘子在川上’ 即

  • 陇右道

    唐贞观元年(627)置。为十道之一。因在陇山之右(西),故名。据《唐六典》卷3:辖境“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地。开元二十一年

  • 蒙化厅

    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降蒙化府置蒙化直隶厅,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913年废厅改县。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蒙化府置,治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直属云南省。19

  • 蛇水

    即今山东肥城市南之肥河。《水经·汶水注》: 蛇水 “出 (刚) 县东北泰山,西南流径汶阳之田,……又西南径夏晖城南,……又西南入汶”。

  • 椹川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椹县置,属合州。治所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南五十里湛川村。大业初废入扇沙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南合州。贞观八年 (634) 属雷州。天宝元年 (742)废。古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