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泗水县

泗水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兖州。治所即今山东泗水县。大业初属鲁郡。唐属兖州。元至元二年 (1265) 废入曲阜县。次年复置。明属兖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中南部、泗河上游。属济宁市。面积 1119 平方千米。人口59.6万。辖9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泗水镇。春秋为鲁虚朾邑。西汉于县东置卞县,属鲁国。三国魏属鲁郡。西晋改鲁郡为鲁国。北魏废卞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今泗水镇始置泗水县,以泗水得名。领原卞县地,属兖州,后属鲁郡。唐、宋、金属兖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入曲阜县,次年复置,属济宁府。明、清属兖州府。1914年属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省。1941年属鲁南专区第一行政区。1944年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四专区。1949年属尼山专区。1950年属泰安专区。1956年属济宁专区。1983年属泰安地区。1985年属济宁市。地处沂蒙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峦连绵,沟壑纵横,河流密布,有50余条,属淮河水系。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业以产粮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以花生、黄烟为主。境内矿产有花岗石、石灰石、焦宝石、长石、石英、重晶石、石膏、陶土、煤等。主要工业有建材、机械、酿造、化工、食品等。兖石铁路和327国道公路横跨东西,枣徐公路纵贯南北。名胜古迹有泉林、卞桥及小黄沟大汶口文化遗址、下芦城遗址、古卞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陈墅河

    在今江苏武进县东。《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陈墅河在“府东二十五里。南枕运河,北接三山港”。

  • 郾县

    西汉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西南五里古城。东晋废。西汉置,治今河南省郾城县南。两汉、魏、晋属颍川郡。东晋废。

  • 宁夷郡

    西魏大统四年(538)置,属雍州。治所在宁夷县(今陕西礼泉县东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礼泉县大部分地。西魏末年改为秦郡。西魏置,治宁夷县(今陕西礼泉县东北)。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礼泉县地。属雍州。西魏末改

  • 都结州

    元改都结峒置,属太平路。治所在今广西隆安县西都结乡。明属太平府。1916年废入镇结县。元升都结峒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西都结。属太平路。明属太平府,清称都结土州,1916年废入镇结县。

  • 鹅州

    唐武德三年 (620) 杜伏威置,治所在义兴县 (今江苏宜兴市)。以金鹅山为名。七年 (624) 改为南兴州。

  • 万年尹

    北魏延和元年(432)改代尹置,治所在平城县(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改为代郡。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代尹置,治万年县(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太和十七年(493年)改代郡。

  • 旧县关

    即今陕西柞水县治。明属镇安县,于此置旧县巡司。后废。清嘉庆七年(1802)移孝义厅治此。1913年改为孝义县。1914年改名柞水县。

  • 风洞关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三十七里风洞山上。《明史·马昊传》:正德十年(1515),“乃督参将张杰等修筑墙栅, 自三舍堡至风洞关,凡五十里”。

  • 黄冈山

    ①在今江西宜丰县西北。明 《寰宇通志》卷36瑞州府: 黄冈山 “在新昌县西八十里。山势磅礴耸秀,为新昌诸山之祖”。山东南有洞,险要异常。②在今湖南临湘市北。《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临湘县: “黄冈山

  • 玉华站

    元置,在今福建清流县东北。元置,在今福建省清流县东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