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

亦作河北三镇。唐天宝末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魏博、成德、卢龙三个藩镇之合称。广德元年 (763) 平定史朝义,将三镇授安史降将。三镇辖境基本状况是: 魏博镇辖魏、博、贝、丘、澶、相六州,治所在魏州 (今河北大名县东北); 成德镇辖恒、赵、深、冀四州,治所在恒州 (治今河北正定县);卢龙镇辖幽、蓟、涿、营、平、檀、妫、瀛、莫九州,治所在幽州 (治今北京城西南隅)。三镇辖境包括北京市及河北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地区。三镇节度使基本上是王朝辖境内的独立王国。安史之乱前,河朔为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达地区; 乱后由于在武人长期统治之下,“暴刑暴赋,唯恤军戎” ( 《通典 ·职官》),社会经济文化遭受严重的破坏。《新唐书·史孝章传》: “大河之北号富强,然而挺乱取地,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


又称河北三镇。指唐平定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的成德、魏博、卢龙三个藩镇。唐宝应元年(762年)至广德元年(763年)平定史朝义后,即以此三镇先后授安史降将。三镇辖境前后有变化:成德镇常辖恒、赵、深、冀四州,治恒州(今河北正定县);魏博镇常辖魏、博、贝、卫、澶、相六州,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卢龙镇常辖幽、涿、营、蓟、平、檀、妫、瀛、莫九州,治幽州(即今北京城西南隅)。三镇辖区相当今北京市及河北省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地区。三镇名为唐朝藩镇,实是独立王国。百余年间,在武人统治之下,使原本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达的河朔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至“天下指河朔若夷狄然”。


猜你喜欢

  • 龙华江墟

    即今江西南康县北龙华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8:南康县北有龙华江墟。

  • 高村营

    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新兴县: 高村营 “在县东六十里。嘉靖二十五年置。相近又有芦村营,嘉靖二十八年置”。

  • 卢关

    即灵关。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旧唐书·地理志》 卢山县:“卢山在县西北六十里章卢山下。有山硖,口开三丈,长二百步,俗呼为卢关。关外即生僚也。”

  • 玉局峰

    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大理古城西南。为点苍山十九峰中的第六峰。《清一统志·大理府》引《名山志》,记点苍山十六峰,“六曰玉局峰,峰顶之南有冯河,周回万步”。

  • 卞桥镇

    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四十余里。古为卞邑。春秋时鲁庄子食邑于此。《春秋》:僖公十七年(前643),“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即此。桥跨泗水上,称为卞桥。镇以桥名。在山东省平邑县东部。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4

  • 汤溪

    即今四川云阳县东北之汤溪河。《水经·江水注》:江水“左则汤溪水注之。水源出县北六百余里上庸界,南流历县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粒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张伞,故因名之曰伞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

  • 旧州草塘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瓮安县东北草塘镇。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为草塘安抚司。元置,治今贵州省瓮安县东北草塘。属播州宣抚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为草塘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

  • 滥水

    ①即今甘肃临洮县东东峪沟。《水经·河水注》: “滥水又西北,径武街城南,又西北径降狄道故城东。昔马援为陇西太守六年,为狄道开渠,引水种秔稻,而郡中乐业,即此水也。滥水又西北流,注于洮水。”②即今青海贵

  • 穹隆岭

    在今蒙古国西车车尔勒格西南,为杭爱山东南脉。《魏书· 蠕蠕传》: 北魏太平真君十年 (449),世祖亲征吐贺真,“与诸军期会于地弗池。吐贺真悉国精锐,军资世盛,围 (高凉王) 那数十重,那掘长围坚守,

  • 拒门堡

    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七十五里拒门口村。《清一统志·朔平府》:拒门堡“在左云县东北,助马路东十余里。明嘉靖二十四年筑,周一里有奇,分边十五里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