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北省

河北省

简称冀。1928年改直隶省置,治所在北平市 (今北京市)。1930年移治天津市 (今天津市)。1935年又移治清苑县 (后改名保定市,即今河北保定市)。1952年划入旧察哈尔省南部,1956年又划入热河省西南部,即成今河北省范围。1958年省治再移治天津市。1968年移治今石家庄市。


简称冀。在中国东部偏北,东临渤海。面积18.83万平方千米。人口 6781.8 万。辖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廊坊、保定、沧州、衡水等11地级市及36市辖区、22县级市、108县和6自治县。省人民政府驻石家庄市。春秋时北部为山戎民族游牧地,中北部为北燕地,西、中南部为晋地,东南部为齐地,其他地区并有邢、孤竹、令支、无终、代、鲜虞、肥、鼓、甲氏等小国。战国时为燕、赵、中山等国地。秦属上谷、渔阳、右北平、广阳、邯郸、巨鹿、代、恒山、辽西等九郡。西汉,北部属七郡国;南部属十郡国。东汉属冀、幽二州。三国时为魏地,属幽、冀二州。西晋南部属司州。北魏时为燕、安、平、幽、定、瀛、冀、相八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有涿、赵、魏、安乐、渔阳、北平、上谷、博陵、恒山、河间、信都、平原、渤海、襄国、清河、武安、武阳等十七郡。唐贞观元年(627年)以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开元二十年(732年)改为监察区,是为政区名之始。分属十九州,隶河北道。宋初改置河北路、河北南路。熙宁时分为河北东、西两路;北部、东部分别属辽西京道、中京道、南京道。金属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大名府路;北部、东部分别属中都路、西京路、中京路。元属中书省,今秦皇岛市属辽宁行省大宁路。明属京师顺天、永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等府及万全都司。清属直隶省(治保定)、顺天、永平、天津、保定、河间、正定、顺德、广平、大名、宣化、承德府及定、赵、易、冀、深、遵化六直隶州和口北三厅。1913年直隶省除顺天府外,其他府、州或废,或改置县,直隶于省。次年顺天府改京兆特别区,置津海、保定、大名、口北四道和察哈尔、热河二特别区。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省会保定。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唐山、天津、通县、保定、定县、沧县、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十专区及保定、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四省辖市(地级)。是时西北部属察哈尔省,东北部属热河省。1952年撤销察哈尔省,划归河北省部分设张家口专区。1956年撤销热河省,划归河北省部分设承德专区。1958年天津市划归河北省,省会迁天津。1967年天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省会迁保定。1968年省会迁石家庄。1968年专区改地区。1978年石家庄、唐山改为地级市。1983—1996年撤销地区,增设秦皇岛、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沧州、衡水九地级市。至2004年行政区划始成今状。北部为七老图山、燕山山地;西北部为坝上高原;西部为太行山山地;东、中、南部为华北平原的海河平原。山地多土特产,高原是畜牧业基地,平原是主要农业区。河流以海河、滦河两大水系为主,多流经平原,注入渤海,水利资源丰富。山区建大型水库16座、中小型水库200余座,总调节库容达百亿立方米。属南温带-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4~13℃,其中1月-14~-2℃,7月20~27℃。 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甘薯及花生、大豆、芝麻等油料作物。山区产枣、柿、栗、核桃等,平原盛产苹果、梨、桃。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铝土、金等储量及产量居全国前列。工业以纺织、煤炭、钢铁、化学、陶瓷、石油、电力、机械、建材、制药为主。京广、京沪、京哈、京包、京九、京通、京承、京原、京秦、大秦、石太、石德、丰沙、邯长等铁路纵横境内,是首都北京通向全国各地的交通咽喉。公路通各市、县。秦皇岛港是我国北方大型不冻良港。有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学院、河北医学院、华北电力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百余所。承德、保定、邯郸、正定、山海关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清东陵、清西陵、安济桥(赵州桥)、隆兴寺、山海关、娲皇宫、苍岩山、嶂石岩、野三坡、北戴河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清东陵、清西陵为世界文化遗产。革命纪念地有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冉庄地道战遗址、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等。


猜你喜欢

  • 南镇

    ①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清 《日下旧闻考》卷121保定县: 南镇 “在城 (今文安县西北新镇) 南十八里。按 《保定县志》: 南镇为南北往来孔道,河流环绕,岸有古柏横接如桥,行者便之。《邑志》 谓之柏桥

  • 穷独山

    又名马头山。在今河北易县北二十里马头。《水经·易水注》:濡水“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即此。

  • 贝克穆河

    在清唐努乌梁海东北境,萨彦岭南,为伊克克穆河北源。即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北部之大叶尼塞河。《清一统志·乌里雅苏台统部》:扎萨克图汗部乌梁海一佐领“北临贝克穆河,西与南俱临华克穆河”。

  • 青冈

    ①在今安徽寿县西北。《寰宇记》 卷129寿州寿春县: “青冈高一百步,在县西一十三里。” 《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太元八年 (383),谢玄败苻坚于肥水,“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死者相枕。坚为流矢所中

  • 布拉木达克喇城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治布让。《清一统志·西藏》 阿里诸城:布拉木达克喇城“在布拉木之地。距剌萨西南二千五百余里。其所属有喀尔多木(嘎尔登)、日底二城”。又作补仁、补人、布朗达克喀尔。清康熙间置,在今

  • 大段街

    即今江西铜鼓县东北大塅镇。清时设讯。

  • 大罗卫

    明弘治七年(1494)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宾川县南二十里州城西侧。《方舆纪要》卷117大罗卫:“州境旧为荒原,弘治中置州及卫,得古碑曰大罗城, 因以名卫。”清康熙八年(1669)废。

  • 重安江

    在今贵州黄平县南。为清水江别名。《方舆纪要》 卷121兴隆卫: 重安江在 “卫南三十里。源出苗境,两山夹岸,水深莫测,当滇、贵驿道,维舟为渡。又南入清平县 (今凯里市清平镇) 界,而为舟溪江。下流入麻

  • 故步镇

    北宋废霍山县置,属六安县。即今安徽霍山县。

  • 歇马城

    亦名萧城。在今山东冠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34馆陶县: “歇马城在县东南七里。相传宋景德初,契丹军至澶渊,其母萧太后尝引军驻此城,因以名。”即“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