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场
①唐景福二年(893)改将水场置,属建州。即今福建顺昌县。五代闽龙启元年(后唐长兴四年,933)升县并改名顺昌县。
②即今四川安岳县东二十里永顺乡。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永顺场“即岳庆桥。在治东二十里”。
唐景福二年(893年)将水场置,即今福建省顺昌县,属建州。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改名顺昌。
①唐景福二年(893)改将水场置,属建州。即今福建顺昌县。五代闽龙启元年(后唐长兴四年,933)升县并改名顺昌县。
②即今四川安岳县东二十里永顺乡。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永顺场“即岳庆桥。在治东二十里”。
唐景福二年(893年)将水场置,即今福建省顺昌县,属建州。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改名顺昌。
①南朝宋置,属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县、广东封开县境。后属苍梧郡。齐以后废。②北魏置,属广化郡。治所在今甘肃徽县东南。隋大业初省入河池县。③北周改重阳县置,为南襄阳郡治。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隋开皇
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降禄劝州置,属武定州。治所即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国初属云南滇中道。1916年直属云南省。1985年改设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古旧县名。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
亦作雅鸿桥。即今河北玉田县东南三十里鸦鸿桥镇。清时有河主簿驻此。民国时期与窝洛沽、林南仓为县中三大镇。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白水郡。治所即今陕西蒲城县。《寰宇记》 卷28蒲城县: 南白水县 “以在白水之南为名”。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为蒲城县。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
在今浙江金华县西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93汤溪县: 铁甲山在 “县 (治今汤溪镇) 西五里。嘉靖中,矿贼作乱,官军讨败之于此”。
随开皇五年 (585) 置,属黔州。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北。《元和志》 卷30涪川县: “取涪水为名。” 大业初属黔安郡。唐初属务州,贞观十一年 (637) 移治今思南县,为费州治。五代时废。古县名。隋
在今湖南安乡县北七十里。《清一统志·澧州二》:军牧村“平原旷野,富于水草,冈峦横亘,势可屯守。相传汉马援征蛮时驻此”。
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方舆纪要》卷77随州:汪家店“在州西北栲栳山下”。
在今浙江桐庐县城分水江对岸浮桥埠。《方舆纪要》 卷90桐庐县: 浮桥关 “在县北五里桐溪上”。
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击秦军,“追至濮阳,下甄城。攻都关、定陶”。即此。西汉属山阳郡。东汉省。古县名。秦置,治今山东省郓城县西。属山阳郡。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