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目城
明置,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北鼎新镇。《清一统志·肃州》:毛目城“在高台县镇夷城北一百五十里。乾隆元年设县丞驻防,并设把总……(城)周一里。相传皆元时守御,属威远卫”。1913年于此置毛目县。
明置,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北鼎新镇。《清一统志·肃州》:毛目城“在高台县镇夷城北一百五十里。乾隆元年设县丞驻防,并设把总……(城)周一里。相传皆元时守御,属威远卫”。1913年于此置毛目县。
明景泰三年 (1452) 分瑞安、平阳二县置,属温州府。治所即今浙江泰顺县。崇祯 《泰顺县志》: 县名 “取国泰而人心效顺也”。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在浙江省南部,西、南邻福建省。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改迎恩驿置,在今浙江宁海县城东。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移今县西南桑洲镇。寻复旧。三十九年(1611)废。
即扬子江。初指今江苏扬州市与镇江间长江河段,后发展为仪征以下长江,最后通称长江为洋子江。古水名。又作扬子江。原指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的长江江面,后泛称整个长江。参见“扬子江”。
元至顺二年 (1331) 改银沙罗甸宣慰司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一百十里上允镇。辖境约当今澜沧江以西、萨尔温江以东、小黑江以南地区。明初废。
一名走马寨。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方舆纪要》卷36即墨县:走马岭寨“在县东北九十里”。《清一统志·莱州府二》:走马寨“旧有城,今废”。
一作郪丘。战国魏地。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丘镇。《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新郪”。即此。西汉改为新郪县。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安徽省太和县北。《战国策·魏策一》:
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巴州乡。《方舆纪要》卷64西宁镇“平戎堡”条下:“卫东南二百三十里,有巴川堡, 巴川马驿置于此。”
①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淮”指淮河,“海”指东海,“江”指长江。②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即滏山。太行八陉之一。在今河北武安市南二十八里。《元和志》 卷15滏阳县: “鼓山,一名滏山,……八陉第四曰滏口陉,山岭高深,实为险厄。” 《晋书·慕容垂载记》: 太元十九年 (394),攻西燕,“垂
在今浙江金华市城内。《清一统志·金华府》:极目亭“在府子城上。宋政和中,知州黄特建双溪楼,后废。绍兴中,即其故址改建为亭,陆游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