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崇县
唐圣历元年 (698) 改武隆县置,属杭州。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九十八里昌化镇。三年 (700)省入紫溪县。长安四年 (704) 复置,神龙元年(705) 改为唐山县。
唐圣历元年 (698) 改武隆县置,属杭州。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九十八里昌化镇。三年 (700)省入紫溪县。长安四年 (704) 复置,神龙元年(705) 改为唐山县。
本名姜家疃。即今山东莱阳市南姜疃镇。民国 《莱阳县志》 乡镇图: 县南有姜疃镇。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高崖口乡。清光绪《昌平州志》 卷4: 西南 “高崖口。《采访册》: 距城五十里”。
明洪武七年(1374)分临淮县置,为凤阳府治。治所即今安徽凤阳县。《明一统志》卷7凤阳府:凤阳县“以在凤凰山之阳,故名”。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在安徽省东部、淮河南岸。属滁州市。面
一作鄢国。西周封国,妘姓。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
即县。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 卷29: “ ‘’ 不成字, 当作 ‘’。 说文: ‘, 巨鹿县,从邑,枭声。’ 汉志作 ‘郻’,‘郻’
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5新化州: 迤陑山 “在州治 (今县西北新化) 东。山势来自昆阳,连属不绝。又迤阻山在州治西,与迤陑山对峙”。
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09河池州: 都铭山 “在州东二十里。山高峻。旧名都猛”。
亦作雁谷。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后汉书·邓训传》:章和年间,“训因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李贤注:“《东观记》写作雁。”
西藏吐蕃王朝 (约629—842) 古地区名。或作云如。藏文史籍 《五部遗教》 及 《智者喜筵》载,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 (亦作藏如拉) 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
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小黄村。《水经·济水注》:济水“又东径小黄县之故城北,……县故阳武之东黄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