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丰四年 (1081) 置啰兀城,崇宁三年 (1104) 改嗣武砦,属绥德军。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南无定河东岸。
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宋史·高昌传》: 太平兴国六年 (891),王延德出使高昌,经纳职城西行,“地无水草,载粮以行,凡三日,至鬼谷口避风驿,用本国法设祭,出诏神御风,风乃息”。
指今辽宁南之长山群岛南部诸岛,包括今长海县东南獐子岛及大、小耗子岛、海洋岛等。因其北有里长山岛,故称外长山岛。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4:“外长山列岛,为长子、大小鹤子岛、搭连、多沙五岛之总称。”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升龙州军民千户所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后复为龙州。
一作吴头楚尾。指今江西北部一带。春秋时为吴、楚二国接壤之地。《方舆胜览》 卷19隆兴府: 吴头楚尾,“ 《职方乘》 记豫章之地为楚尾吴头”。朱熹 《铅山立春》 诗: “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即
秦置,为南阳郡治。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西晋为南阳国治。南朝宋为南阳郡治。北周与上陌县合并改为上宛县。古县名。秦昭襄王置,治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周改名上宛县。战国时为楚著名产铁地。秦以后历为南阳郡治所。汉
又作勃突山。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巴尔达木哈喇山。《辽史·地理志》 庆州:“辽国五代祖勃突……生于勃突山,因以名。没,葬山下,在州(南)二百里。”《清一统志·巴林》:巴图山“在旗南三十里。蒙古名巴尔当”
唐时建,在今甘肃永昌县城北二里。俗称油神宫,依冈为屋,山水环绕,为游览之地。寺早毁,今存金川寺塔 (一名观河楼塔)。
西藏古代族部名。《西藏王统记》 载: 悉补野部落之裔聂赤,占据娘堡为首领。娘堡在隋、唐以前,为西藏最早的十余小邦之一,后被吐蕃兼并。地在今西藏林芝与波密县境娘曲河 (尼洋河) 流域。
①即今湖南桂阳县北泗洲山。《方舆纪要》卷80常宁县“英头山”条下:“又四州山,在县南六十里。叠峤连云,望见四州,因名。”②在今陕西留坝县南,与武关驿对。《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四州山“山高耸。登其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