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桓水

桓水

即今四川、甘肃境内之白龙江。《尚书·禹贡》: “西倾因桓是来。” 《水经·桓水注》: “ 《地理志》 曰: 桓水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中者也。《尚书》又曰: 西倾因桓是来,马融、王肃云: 西治倾山,惟因桓水是来,言无他道也。余按 《经》 据《书》 岷山、西倾,俱有桓水,桓水出西倾山,更无别流,所导者惟斯水耳,浮于潜、汉而达江、沔。” 此水发源于甘肃西南西倾山南,屈曲东南流至今舟曲东与古羌水合,又东南至今文县东与古白水 (今白水江) 合,又东南流入今嘉陵江。其与羌水合流后的一段白龙江,与今白水江合流后的一段白水江,古时也兼称桓水。


古水名。即今甘肃、四川两省境内白龙江、白水江汇合处以上白龙江。《尚书·禹贡》:“西倾因桓是来。”西倾即西倾山,桓即桓水。南北朝时,又称垫江(今重庆合川市以上嘉陵江)源,至今甘肃省舟曲县东合支流古羌水(今称岷江)后,又称羌水。唐时,全流均称羌水。


猜你喜欢

  • 固原千户所

    明景泰年间于开城置,属陕西都司。在今宁夏固原县南四十里。成化四年 (1468) 升为固原卫。

  • 郦山

    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南。《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七年 (前210),“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即“骊山”。

  • 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

    亦作九姓党蛮夷长官司。元至元中改夷民罗氏党九人把总置,属永宁路。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镇。明洪武六年(1373)改为九姓长官司。

  • 朱冈墟

    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一百里朱冈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 夹滩

    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老城北黄河中。《金史·徒单兀典传》:抹燃速也“以船八十往运潼关、阌乡粮,行及灵宝北河夹滩。义军张信、侯三集壮士三百余,保老幼,立水栅,北将忽鲁罕只乘浅攻之,不能克”。

  • 神农洞

    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一百二十里厉山。《寰宇记》 卷144随州随县: “厉山在县北一百里。高一里。《荆州记》 云: 随地有厉乡村,下有一穴,是神农所生穴也。穴口方一步,容数人立。今穴口石上有神农庙在。”

  • 黄龙城

    一名和龙城。又称龙城、龙都。即今辽宁朝阳市。《十六国春秋辑补 ·慕容皝传》: 东晋咸康七年(341),“皝以柳城之北、龙城之南,福德之地也,使阳裕等筑龙城”。即此。咸康八年 (342) 自棘城迁都于此

  • 堆涌 (湧) 山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方舆纪要》卷114沾益州: 堆涌山在 “州东南二百余里。延袤二百余里。峰峦堆突,如涌出然”。

  • 龙冈政治局

    1933年10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江西革命根据地由永丰、吉水、吉安三县析置,驻龙冈墟(今江西永丰县东南龙冈)。同年12月撤销。

  • 周口店支线

    从今北京市西南琉璃河站 (今属房山区) 向西北至周口店。长15.2公里。为卢汉铁路支线。清光绪十八年 (1892) 动工修筑,次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