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汪
即今江苏赣榆县东北柘汪。《清一统志·海州》 “海” 条下载,县东北 “柘汪” 为州境海口之一。
即今江苏赣榆县东北柘汪。《清一统志·海州》 “海” 条下载,县东北 “柘汪” 为州境海口之一。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清化府。治所在俄乐县 (今越南清化省寿春县一带。一说即今峨山县)。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省寿春、玉乐县地。宣德二年(1427) 以后入安南。
即今江西于都县东北银坑镇。明嘉靖 《赣州府志》 卷5: 雩都县有银坑隘。清同治 《雩都县志》 卷6: 银坑隘 “在县东北安富里。 明弘治间张设”。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胜利县后徙
在今安徽歙县东南三里练江上。《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歙县: 渔梁 “府南三里有石梁。旧以扬之水及黄山诸水,凡四溪会流城西,陡泻而下,无复停蓄,故为津梁,以缓水势。宋绍兴中废,嘉定中复修,凿山取石,为永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江原道襄阳迤北。东汉废。古县名。西汉元封三年(前108年)置,治今朝鲜南江原道襄阳北。东汉建武间废。
地区名。宋有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合称“两湖”,相当于今湖南全境及湖北大部分地区。清代建有湖南、湖北两省,也合称“两湖”。即今湖南、湖北两省地。地区名。宋有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合称“两湖”,相当于今湖南
唐西域国名。都罗烂城(今阿富汗喀布尔市西巴米安)。《新唐书·西域传》:“帆延者,或曰望衍,曰梵衍那。居斯卑莫运山之旁,西北与护时健接,东南距罽宾,西南诃达罗支,与吐火罗连境。地寒,人穴处。王治罗烂城,
在今四川云阳县东北汤溪河以东。《明史·秦良玉传》:崇祯十三年(1640),“(罗)汝才犯夔州,良玉师至乃去。已,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又追之留马垭”。
又作墪墪。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口北岸。清属宁古塔将军,后属三姓副都统。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墪墪河口处有 “墪墪噶山”。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混同江南岸,
辽开泰元年 (1012) 改幽都县置,与析津县同为南京析津府治所 (今北京城西南隅)。金为中都大兴府治。元为大都路治,移治大都城内 (今北京城内)。明、清皆为京师顺天府治。1913年移治芦沟桥,次年还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萧家镇。清光绪《岳池县志》 卷3: 萧家场 “离城九十里”。清魏源 《圣武记》 卷10: 清嘉庆五年 (1800),清军又败白莲教义军于 “岳池之萧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