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①亦名浣花草堂。在今四川成都市区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故居。唐乾元三年(760)诗人在此盖草舍居住,即诗中所云“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北宋元丰间,在旧址建祠宇,近梵安寺,成为成都著名的游览胜地。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8:“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 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盛于他时。”明弘治与清嘉庆年间两次修建,形成今日之格局,占地2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五里。唐杜甫寓夔州时之故居。即东屯。杜甫有《自瀼西荆扉且居东屯茅屋》等诗。明正德《夔州府志》卷3:杜甫宅“在府东北。即古之东屯,今草堂也。王十朋有诗”。

③又称杜公祠。在今甘肃成县东南八里凤凰山下飞龙峡口右侧。《元一统志》:杜甫宅“在飞龙峡东”。唐乾元二年(759)杜甫自秦州到同谷(今成县),在飞龙峡口“修茅茨容身”。即此。草堂重建于北宋,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


别称浣花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原宅中唐后已不复存。北宋元丰年间,知府吕大防始重建茅屋,立祠宇。元、明、清曾改建修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及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两次修建,奠定了今日草堂规模。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诗史堂两侧为陈列室,环以回廊与大廨相连,布局紧凑。园林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梅园楠林,翠竹千竿,溪流小桥交错庭中。现已建成杜甫草堂博物馆。

杜 甫 草 堂


猜你喜欢

  • 帖坚古

    一作铁坚古、迭怯里古。在今蒙古国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扎布河流域。《元史·囊加歹传》:“武宗在潜邸,囊加歹尝从北征,与海都战于帖坚古。”

  • 归仁铺

    宋置,在今广西南宁市东北三十里。《宋史·狄青传》:皇祐中,狄青率大军讨侬智高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 出归仁铺为阵。贼既失险, 悉出逆战”。智高大败。《方舆纪要》卷110南宁府宣化县:“

  • 真符营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元和志》 卷32真州: “在合江镇西一百二十四里。其地本名真符,天宝三年,节度使章仇兼琼以其地险阻,又当西山要路,奏置真符营,控押一州,仍置兵于其处。” 后置昭德郡于此。

  • 成吉思汗陵

    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东南伊金霍洛苏木。成吉思汗在位第二十二年(1227),病逝于六盘山南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县)境,灵柩运回漠北,葬于不儿罕山之起辇谷(约在今蒙古国肯特省西北部臣赫尔河上源),其

  • 沌阳县

    西晋末置,为江夏郡治。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临嶂山下。《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径沌阳县北,处沌水之阳也。”后属江夏郡。南朝陈废。古县名。西晋末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西。因“处沌水之阳”(《

  • 国泰墟

    即今广东花都市西北国泰村,北接清远市界。清光绪 《广州府志》 卷69墟市: 花县有 “国泰墟”。

  • 俱六城守捉

    唐置,在今新疆阜康市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北庭大都护府 “有俱六城守捉”。《元和志》 卷40庭州: “俱六镇在州西二百四十里,当碎叶路。”唐置,约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境内。后废。

  • 渣江市

    即今湖南衡阳县 (西渡镇) 北四十六里渣江镇。清乾隆二十年 (1755) 设县丞驻此。

  • 施鹤道

    1921年由荆南道的恩施、宣恩、建始、利川、来凤、咸丰、鹤峰七县置,属湖北省。治恩施县 (今湖北恩施市)。辖境约当今湖北建始、鹤峰以西地区。1932年废。1921年8月由荆南道恩施、宣恩、建始、利川、

  • 淮西道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淮西道宣抚司,十四年 (1277) 改为淮西道宣慰司。治所在庐州路(今安徽合肥市)。大德三年 (1299) 与淮东道宣慰司合并为淮东淮西道宣慰司,徙治扬州路 (今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