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朵颜卫

朵颜卫

明兀良哈三卫之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属大宁都司。朵颜卫又称“五两案”,即蒙古兀良哈部,元时此部一支由漠北徙居朵因温都儿(今洮儿河源索岳尔济山)、搠儿河(今绰尔河)一带,后置朵因温都儿兀良哈千户所领之,其首领为蒙古开国功臣兀良哈部人折里麦后裔,降明后于此置朵颜卫。永乐间改属奴儿干都司。宣德、正统年间南徙至山海关、古北口一线之北(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南老哈河旁红山镇附近发现有“朵颜卫都指挥使司祖茔碑”)。嘉靖后期,朵颜卫大部隶属俺答弟老把都(巴雅思哈勒)所领哈喇嗔(喀喇沁)部,后遂与哈喇嗔部混合。明末归附后金。


明兀良哈三卫之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牧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绰尔河流域。因朵颜山得名。宣德、正统以后南迁至今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以南及河北省北部长城外。16世纪中叶后依附于蒙古喀喇嗔(喀喇沁)部。


猜你喜欢

  • 十二连城

    ①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古城。为隋、唐榆林县及胜州故址。②在今河南潢川县东三十里。清同治《河南通志》卷52:“后唐朱全忠以军四十万攻淮南, 屯光州,筑城十二,刺史柴再用严守备,城得免。故

  • 董村镇

    ①即今河北南皮县东南三十里董村乡。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南皮县图: 东南有董村镇。②即今河南长葛市东董村乡。明嘉靖 《许州志》 卷1《村镇》: “董村镇,在 (长葛) 县东十五里。”(1)在山西

  • 富陂村

    在今浙江长兴县东十八里。《寰宇记》 卷94长兴县: “初置县富陂村。” 《清一统志·湖州府一》: 长城故城 “在长兴县东……富陂村在今县东十八里”。西晋太康三年 (282) 至东晋咸康元年 (335)

  • 迎阳埽

    在今河南浚县东北迎阳铺。《宋史·河渠志二》:元祐元年(1086),张问言:“臣至滑州决口相视,迎阳埽至大、小吴,水势低下,旧河淤仰,故道难复”,即此。

  • 亦佐县

    元代于夜苴部置,属罗雄州。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东南八十六里亦佐。明永乐初改属曲靖府。《明一统志》卷87曲清府亦佐县:“号夜苴部,后讹为亦佐。”清康熙八年(1669)废入罗平州。古县名。元初置,治今云南省

  • 卢平县

    东晋升平五年(361)置,属永平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岑溪、昭平等县境。南齐以后废。

  • 大房身

    即今吉林德惠县东北大房身镇。清宣统二年(1910)置德惠县于此。民国魏声龢《吉林地志》:“德惠县,土名大房身。”集镇名。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东北部,南、东、西三面临大连湾。属大连湾街道办事处。人口

  • 直沽

    即今天津之海河。金、元时称潞 (今北运河)、卫 (今南运河) 二河交汇处为直沽,在今天津市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一带。元延祐三年 (1316)置海津镇,明永乐二年 (1404) 筑天津城,为南北漕运及海

  • 五牟峪

    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北境。《宋史·神宗纪》:熙宁九年(1076),“宗哥首领鬼章寇五牟谷,熙河铃辖韩存宝败之”。

  • 黄岩场

    在今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东南。《方舆纪要》卷92黄岩县: 黄岩场 “在县东南六十里。宋曰迁浦盐场,元曰黄岩场监,元贞初升盐司,明初改今名”。在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东省。为盐场。宋时名迁浦盐场。元改黄岩场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