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窝山
在今云南昭通市东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72乌蒙军民府:朴窝山“在府东南三十里。夷语以平坦为朴窝,谓此山四望平坦”。
在今云南昭通市东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72乌蒙军民府:朴窝山“在府东南三十里。夷语以平坦为朴窝,谓此山四望平坦”。
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部杜连河南岸之新当。公元18世纪已有华侨在此贸易耕种,或以淘金沙钻石为业。清谢清高 《海录》 有专条记述。
①西周初封国,姬姓。在今河南焦作市西南十五里府城村。《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富辰曰: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郜、雍、曹、滕,……文之昭也。” 杜注: “雍国,在河
①五代方镇名。后汉改晋昌军置,治所在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金废。②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置,治所在永兴县(今湖北阳新县)。三年(978)改名兴国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治永兴县(今湖
南宋置,属太平砦。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进结镇。元升为结伦州。南宋置,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东北镇结。元升为结伦州。
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两垭山“在府东北七十里。山岭分峙两垭,路通青川、广、昭等处”。
政区名。清代谓我国东北地区为盛京统部。统辖山海关以外,内、外蒙古以东,外兴安岭 (今俄罗斯斯塔诺夫山) 以南,奉天府尹及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所属地区。光绪三十三年(1907) 改设东三省总督及奉天
明永乐十二年(1414)属升华府。治所在黎江县(今越南广南——岘港省升平县地)。辖境相当今越南广南——岘港省升平、维川、桂山三县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即今广东台山市东南四九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新宁县(今台山市)东南有四九墟。
一作大于河镇。即今山东潍坊市西二十里于河镇。清乾隆《潍县志》有大圩河集。
又名巩哈设治局。1938年由伊宁县属巩团斯、哈什河两牧区改置,治所在尼勒克(今新疆尼勒克县)。因喀什河支流尼勒克河而得名。“尼勒克”,蒙古语意为“小孩”。1939年改设巩哈县。又称巩哈设治局。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