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木渎镇

木渎镇

北宋置,属吴县。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木渎镇。据《木渎小志》卷1:“相传昔时吴王得越贡神木,将筑姑苏台,积材三年连沟塞渎,木渎之名由此始也。”明置木渎巡司,清乾隆十一年(1746)巡司移驻光福镇, 有吴县县丞驻此, 并设把总防守。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木渎,人口2.9万。相传春秋时吴王得越贡木,在灵岩山造馆娃宫,积材于河数年,渎被木塞,故名木渎。宋置木渎镇,镇以渎名。《木渎小志》:“相传昔时吴王得越贡神木将筑姑苏台,积材三年连沟塞渎,木渎之名由此始也。”明置巡检司,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移吴县丞驻此。1949年为木渎区。1952年置木渎镇。1953年划归苏州市,1958年复入吴县。1985年金山乡省入。产稻、小麦、油菜籽、水产品等。矿产以花岗石最著名。为区工业重镇,有钢铁、机械、制药、建材、化工、塑料、机电、食品、电子等厂。刺绣为传统手工业。苏锡、苏东公路经此。胥江、横塘、木光河流经,为苏州入太湖水陆交通要冲。名胜有灵岩山、天平山等。


猜你喜欢

  • 龙池县

    ①唐贞观中置,为山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龙潭镇。天宝初为龙池郡治,乾元初复为山州治。建中年间废。②唐载初二年(690)置,属羁縻顺州。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境或赤水县境。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

  • 大洪江镇

    亦作大红江镇。明置,属巴县。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南大洪江(御临河)入长江口处。《方舆纪要》卷69重庆府巴县:大洪江镇“在府东百里。亦曰大洪江璧山镇。有巡司戍守”。

  • 罢 (罷) 谷山

    在今云南洱源县北二十里。《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 《水经注》: “罷谷之山,洱水出焉。” 又引 《浪穹县志》 曰: “其山崆峒,世传以为澜沧江伏流处。”

  • 四大镇

    明、清时四大工商业城镇的合称,即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县西南朱仙镇)、汉口镇(今湖北武汉市汉口)、景德镇(今江西景德镇市)、佛山镇(今广东佛山市)。明、清四个工商业城镇的合称,即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县西南朱

  • 丁字湾市

    即今湖南望城县东十里湘江东岸丁字镇。清嘉庆《长沙县志》卷4:丁字湾“砠石崔嵬,横出岸外,水至此出入迂回,形如丁字,故名”。

  • 伊倭齐

    亦作伊倭奇。即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清康熙三十年(1691)于此置布特哈总管衙门。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西布特哈总管衙门。

  • 华坪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废华荣庄和旧衙坪两经历署置华坪县,属永北厅。治所在旧衙坪(即今云南华坪县)。民国初属云南腾越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33年迁治今华坪县东北五十二里华荣庄。1950年复迁

  • 金棱 (稜) 河

    即今云南昆明市东之金汁河。《方舆纪要》 卷114昆明县: 金棱河 “在府治东十里。俗名金汁。引盘龙江水,由金马山麓流经春登里,灌溉东乡之田,为利甚广。蒙段时,堤上多种黄花,名绕道金棱,元赛典赤瞻思丁复

  • 逍遥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永暑礁西南约24海里。1947年公布名称为逍遥暗沙。

  • 大嵙崁

    即今台湾省桃园县西南大溪镇。原名大姑崁,清同治元年(1862)改名大嵙崁。光绪二十年(1894)于此置南雅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