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望夫山

望夫山

①在今江西德安县西北。《水经·江水注》: “江水东径琵琶山南,山下有琵琶湾,又东径望夫山南。” 《寰宇记》 卷111江州德安县: 望夫山“在县西北二十里”。《舆地纪胜》 卷30江州: 望夫山“高一百丈。按,《方舆记》 云,夫行役未回,其妻登山而望,每登山辄以藤箱盛士,积日累功,渐益高峻,故以名焉”。

②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86房州: 望夫山 “在房陵县东南渡口”。《清一统志 ·郧阳府一》: 望夫山 “在房县东南二百里,接保康县界”。

③在今广东电白县东北,接阳西县界。《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望夫山 “在古杜陵县之西南”。《方舆纪要》 卷101阳江县: 望夫山 “在县西百六十里。周四百余里,接电白县界。稍南为铁帽山”。《清一统志·高州府一》: 望夫山 “在电白县东北七十里,接肇庆府阳江县界。一名界山。山上有二峰,翠若双鬟,名丫髻石”。

④在今陕西紫阳县西南。《清一统志 · 兴安府一》: 望夫山 “在紫阳县南少西九十里,任水之滨。上有望夫石”。


猜你喜欢

  • 吴城

    ①即虞城。在今山西平陆县北。周初封虞国于此,春秋时为晋所灭。《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大阳县注:“吴山在西,上有吴城,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是为虞公。为晋所灭。”战国属魏。《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三年(

  • 曹桥镇

    一作漕桥镇。在今江苏武进县南漕桥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阳湖县图: 南有曹桥。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 武进县南有 “曹桥镇”,“距治六十里”。

  • 尤溪县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开山洞置,属福州。治所即今福建尤溪县。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改属剑州。《寰宇记》卷100南剑州尤溪县:“其地与漳州龙岩县、汀州沙县及福州侯官县三处交界,山洞幽深,溪滩险峻,

  • 嘉峪山

    古名洞庭山。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明史·地理志》 肃州卫: “西有嘉峪山,其西麓,即嘉峪关也。”

  • 卞桥镇

    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四十余里。古为卞邑。春秋时鲁庄子食邑于此。《春秋》:僖公十七年(前643),“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即此。桥跨泗水上,称为卞桥。镇以桥名。在山东省平邑县东部。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4

  • 荆州府

    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中兴路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江陵县 (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洪武九年 (1376) 属湖广布政司。辖境约当今湖北巴东、长阳县以东,监利县以西,远安,枝江

  • 高城县

    ①东汉改高成县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二十里故城村。北齐天保七年 (556)移治今黄骅市西南三十里旧城乡。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为盐山县。②即高成县。在今湖北松滋县南。《水经·油水注》

  • 休纳城

    又作休腊、休制。宋大理置,属秀山郡。在今云南通海县西二十二里河西镇。元置河西县。

  • 大斧山

    即今内蒙古扎鲁特旗西汉山。《辽史·地理志》:上京临潢府“有大斧山”。

  • 将军崖岩画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南锦屏山南麓。1979年发现。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面积南北长约22米,宽15米。分三组,内容有人面、鸟兽、星象和农作物等图案和各种符号。在三组岩画的中间,有三块大石,表现了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