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昌黎县

昌黎县

①亦作昌辽县。东汉改交黎县置,为辽东属国治。治所即今辽宁义县。《汉书·地理志》 辽西郡交黎县应劭注: “今昌黎。” 三国魏改属昌黎郡。北齐废。

②唐贞观八年 (634) 置,为崇州羁縻州治。初置在营州境,契丹陷营州,徙治于潞县之古潞城 (今河北三河市西南)。后废。

③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广宁县置,属平州。治所即今河北昌黎县。元至元七年 (1270)废,十二年 (1275) 复置,属滦州,寻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1)古县名。东汉改交黎县置,治今辽宁省义县。属辽东属国都尉。三国魏属昌黎郡。北齐废。(2)今县名。在河北省东北部,东临渤海。属秦皇岛市。面积 1212 平方千米。人口54.7万。辖10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昌黎镇。隋、唐为卢龙县地。唐营州柳城县曾侨置于此。辽太祖为安居定州俘户置广宁县于此,并为营州治。金皇统二年(1142年)废营州,广宁县改属平州;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广宁县为昌黎县,取东汉昌黎县(今辽宁义县)旧名。寓“黎民百姓昌盛兴旺”之意而名。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省入抚宁县,十二年复置,属滦州,后改属永平路。明、清属永平府。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后改属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划归河北省唐山专区,为专员公署驻地(1958年迁驻唐山)。1960年改属唐山市,1961年复属唐山专区(1968年改地区)。1983年划归秦皇岛市。地处燕山山地丘陵区南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沿海沙丘连绵,多洼地。有滦河、饮马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稻、玉米、甘薯、高粱、花生。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盛产葡萄、苹果、桃、梨及鱼、虾等,素称“花果之乡”、“鱼米之乡”。特产“昌黎猪”。工业有酿酒、建材、化工、纺织、服装、食品等。为民间艺术“地秧歌”、“跑驴”发源地。京哈铁路经此,有205国道和抚乐、昌卢等公路。古迹有源影寺塔、五峰山韩文公祠等。有黄金海岸、碣石山游览区和国际滑沙游乐运动中心。


猜你喜欢

  • 宏静镇

    即弘静镇。在今宁夏永宁县南望洪附近。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1:“迴乐县有宏静镇。……按《隋图经》云,宏静县本汉城……后魏立宏静镇,徙关东汉人以充屯田,隋立为县”。即“弘静镇”。

  • 貣勃山

    又作贷勃山。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南境外兴安岭南段。《新唐书·室韦传》:“西保貣勃、次对二山。山多草木鸟兽,然苦飞蚊,则巢居以避。”

  • 蛤仔难

    即今台湾省宜兰县。清姚莹 《东槎纪略》卷3: “葛吗兰本名蛤仔难,在淡水东北,三貂、鸡笼大山之后社番地也。……地名噶玛兰系番语,闽音不正,讹为蛤仔难。” 乾隆三十二年 (1767) 福建漳州人林汉生来

  • 扶桑县

    即扶莱县。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旧唐书·地理志》 禺州:“扶桑,武德四年置。”桑为莱之误。

  • 贺虎溪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永顺府》: 贺虎溪 “源出 (永顺) 县东羊峰山”。

  • 溧江墟

    即今江西新干县东北二十三里溧江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6: 临江府新淦县东北有溧江。

  • 中潮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属五开卫。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中潮镇。清废。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治今贵州省黎平县东南中潮镇。属五开卫。清康熙五年(1666年)废。

  • 仙翁山

    在今河南襄城县西南十八里。《清一统志·许州》:仙翁山“迥出群峰,有葛仙翁观丹井”。

  • 东靖边县

    即1935—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析置靖边县。治所在青杨岔(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37年由陕西省靖边县东部析置。1938年初撤销,仍并入靖边县。

  • 之江

    即浙江。在今浙江省西北部。浙江下游折曲如之字,故名。钱塘江自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至闸口段的别称。以江流曲折如“之”字,故名。沿江风景秀丽。江口月轮山上有六和塔,附近建有钱塘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