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抱犊山

抱犊山

①亦名萆山。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八里。海拔575米。《元和志》 卷17获鹿县: 萆山 “今名抱犊山,韩信伐赵,使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后遂改为萆山。后魏葛荣之乱,百姓因山抱犊而死,故以为名”。《隋书·李子雄传》: 仁寿末,汉王琼举兵并州,遣其将刘建攻井陉,李子雄发幽州兵击之,“相遇于抱犊山下,力战,破之”。即此。

②又名君山。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北境。《魏书·地形志》 兰陵郡承县: “有抱犊山。” 《元和志》 卷11承县: 抱犊山 “壁立千仞,顶宽而有水。此山去海三百余里,天气澄明,宛然在目,昔有遁隐者抱一犊于其上垦种,故以为名”。元于钦 《齐乘》 卷1: 君山“一名抱犊山”。高732米。山顶甚平坦,广数亩,有池蓄水,可资耕种。

③在今河南栾川县西北。《明一统志》 卷29河南府: 抱犊山 “一名抱犊寨,山极高峻,昔人多避兵于此”。


又称抱犊寨,旧名萆山。在河北省鹿泉市区西4千米处。汉韩信破赵,曾在此设伏,获胜。北魏葛荣起义,不从者多抱犊上山,躲避兵乱,故名抱犊山。“抱犊晴岚”为“获鹿八景”之一,前人有“抱犊峰岚瑞霭凝”的诗句。这里山势峻拔,仅南北坡各有一条羊肠小路可通山巅。山顶有玉皇庙,山北侧有十八池,池水清洌可饮。西北峭壁间有仙人洞,山南侧有蛟龙洞、白云洞,山上有南北天门并有“抱犊福地”大字题刻。玉皇庙是道教全真教的道观,获鹿县(今鹿泉市)金阙宫分院,现存玉皇殿和历代碑刻20余通。蛟龙洞深约70米、高2~3米,洞口内侧两壁刻有各种形态佛像200多尊,洞外石壁上刻有对联:“龙盘古洞伫看池水浮甘露,鹤舞危峰行留紫气结烟霞。”书法苍劲有力。它与白云洞均为佛教石窟,是河北省重要的石窟艺术遗存。1991年6月开发为旅游区,在莲花山和抱犊寨之间架起全长 1800 米的空中客运索道,为全国第一条无铁塔支撑的超长索道。修建有旅游新天地、南天门、抱犊长城、韩信点将台、五百罗汉堂、八卦阵等多处景点,并于1992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


猜你喜欢

  • 弥川县

    金正大三年 (1226) 升弥川砦置,属葭州。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南三十里。蒙古至元六年 (1269) 省入葭州。古县名。金正大三年(1226年)升弥川寨置,治今陕西省神木县南。属葭州。蒙古至元

  • 越里吉国

    又作越棘。辽五国部之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五国部中,越里吉居首,故又称五国头城。宋徽宗被金人所获,囚死于此。

  • 江安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公安县置,为南平郡治。治所在今湖北公安县。南齐属南平郡。南朝陈复改公安县。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汉安县置, 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纳溪县西二十里新太乡三江村。明曹学佺《蜀中

  • 弇中

    峡谷名。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南。《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 (前548),崔杼弑齐庄公,近臣闾丘婴、申鲜虞亡走,“驾而行,出弇中”,遂驰入鲁国。又哀公十四年 (前481),子我 “攻宫闱与大门,皆不胜

  • 葛伯城

    在今河南偃城县南。《方舆纪要》 卷47郾城县: “葛伯城在县南,相传古葛伯国也。” 《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 二月,“淮西行营奏克蔡州古葛伯城”。即此。在今河南省宁陵县东北。唐元和十二

  • 缅甸宣慰司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缅中宣慰司。永乐元年 (1403) 置缅甸军民宣慰使司。宣德二年 (1427) 缅中宣慰司并入缅甸宣慰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缅甸阿瓦。辖境约当今缅甸杰沙以南的伊洛瓦

  • 晓爱泸洞赤溪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三穗县东南瓦寨镇。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三穗县东。属思州军民安抚司。后废。

  • 舍亭山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宋书·王敬弘传》:南朝宋元嘉二十四年 (447),敬弘 “薨于余杭之舍亭山”。即此。

  • 武落钟 (鍾) 离山

    一名难留城山。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七十八里。《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 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 即此。

  • 东靖边县

    即1935—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析置靖边县。治所在青杨岔(今陕西靖边县东南青阳岔镇)。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37年由陕西省靖边县东部析置。1938年初撤销,仍并入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