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陵
北周文帝宇文泰的陵墓。在今陕西富平县北二十五里。《元和志》卷1富平县:“后周文帝成陵,在县西北十五里。”
北周文帝宇文泰的陵墓。在今陕西富平县北二十五里。《元和志》卷1富平县:“后周文帝成陵,在县西北十五里。”
①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杏山乡境。《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杏山“在卫西南四十里。今有杏山驿”。②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里杏山。《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杏山“上多杏木”。③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寰宇
①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明置土巡检司于此。②在今贵州安顺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21安顺府:干海子在“(宁谷长官)司东南四十里。水泛成湖,波面甚阔。《志》云,云南值旱,此水必泛溢,境内常丰;云南雨潦,此
亦名蕃人河、老鹳河。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宋《景定建康志》卷19“芦门河”条引石迈《古迹编》云:“芦门河在芦门漾之侧,建炎间始开,以通真州,亦名蕃人河,合黄天荡南,王谏议芦场内是其处。按此河以蕃名,而不
即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五隍镇。清光绪《资州志》卷3资阳县:万寿场“即五皇场,在县八十里”。民国《资阳县志稿》卷1:伍隍场“以有五隍庙得名。旧名万寿场,亦以万寺庙得名。……明代旧场”。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南虎峰镇。清光绪 《铜梁县志》 卷2: 虎峰场 “在县南四十里”。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五里。因是明朝李英土司坟墓所在地,故名。古代为军事交通要道,素有 “青海门户” 之称。集镇名。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境东北部、湟水北岸、享堂峡南口,东临甘肃省。属川口
1940年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以聊城县改名,治所即今山东聊城市。为纪念范筑先将军而命名。1949年8月复名聊城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聊城县东部析置。以纪念抗日名将范筑先得名,治今山东省
亦作萨衣。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库页岛) 上阿斯卡赛河口北岸。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皇舆全览图》: 库页岛东岸有 “萨衣噶山”。光绪《吉林通志》 卷17: 库页岛上旧设噶珊有 “萨伊”。咸丰年间通过
即今广东新兴县北新兴江西岸车冈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新兴县西北有车冈墟。
1948年7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由南泥湾垦区及固临、延长二县析置,治临镇 (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1949年4月撤销,并入延安、延长二县。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48年由陕西省固临县改置。南泥湾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