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悉补野

悉补野

西藏古代族部名。即窣勃野、宝髻、不夜、弗夜,亦作勃悉野、勃窣野。故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包括乃东、穷结等县境。唐杜佑 《通典·边防》: “ (吐蕃) 始祖赞普, 自言天神所生,号 “鹘堤悉补野”; 《敦煌吐蕃文书》、《吐蕃工布摩崖碑》及藏文史籍中,也对吐蕃王室始祖有此称号。“鹘堤” 意为光明天,“悉补野” 意为悉补之王。吐蕃始祖聂墀赞普时,西藏地方有十余小邦,悉补野部落最强。


猜你喜欢

  • 车孤驼口

    即今河北灵寿县西北车轱辘坨村。《方舆纪要》卷14灵寿县:车孤驼口“在县西百五十里,北至龙泉关百四十里。正德二年建城置戍守”。

  • 鄣郡

    楚、汉之际置 ( 一说秦置),治所在鄣县 (今浙江安吉县北安城镇古城)。辖境当今安徽、江苏两省长江以南、江苏茅山以西、浙江新安江以北地区。西汉元狩二年 (前121) 改为丹阳郡。楚汉之际置,一说秦置,

  • 西澳

    在今广东广州市城区南部南濠街一带。《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西澳“在城南,宋景德间,经略使高绅所开。《志》云,城中旧有六渠,回环贯串,皆汇流于西澳,亦谓之南濠,其后屡经修浚。嘉定三年,陈岘复疏

  • 淇门

    即今河南浚县西南六十里淇门。当卫河与淇河交汇处。《旧五代史·梁书 ·太祖纪》: 唐大顺元年 (890),朱全忠 “令庞师古、霍存下淇门、卫县”。北宋置淇门镇。即今河南省滑县东南淇门。唐大顺元年(890

  • 淀 (澱) 山

    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二十五里,东距朱家角镇约六里。《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淀山 “旧在薛淀湖中。山形四出如鳌,上建浮图,下有龙洞,俗传与太湖通。旁有小山,初为小洲,后渐高大,并湖而北,中为一澳

  • 高桥儿寨

    明置,在今宁夏灵武县境。《方舆纪要》卷62兴武所: 高桥儿寨 “在所西南。正德初,总制杨一清言: 宁夏花马池、兴武营,直抵高桥三百余里,为寇入边门户,诸部多屯牧其处”。

  • 西市新城

    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十里三角城。宋时西夏置。《宋史·神宗纪》:元丰四年(1081),“熙河经制李宪败夏人于西市新城”。即此。

  • 马庄集

    在今江苏邳州市东南。《清一统志·徐州府二》:马庄集“在邳州东南运河东岸”。

  • 束馆镇

    又名束庙堡。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南六十里束馆镇。《方舆纪要》卷16大名府元城县:“束馆堡在府(今大街乡)东六十里。以有束皙庙而名。亦曰束馆镇。”在河北省大名县东南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

  • 可蓝山

    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附近。《元和志》卷3原州百泉县:“可蓝山,一名都卢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十六国春秋》曰:赫连定据平凉,登可蓝山望统万城。”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