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镇堡
清置镇,并设千总驻防,属开州。即今河南濮阳县东南五十七里徐镇。
清置镇,并设千总驻防,属开州。即今河南濮阳县东南五十七里徐镇。
东汉延平元年 (106) 改隆虑县置,属河内郡。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建安十七年 (212) 改属魏郡。三国魏属朝歌郡。西晋属汲郡。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445) 废入邺县。太和二十一年 (497) 复置
即今广东信宜县东北怀乡镇。旧属西宁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巡司于此,乾隆二十年(1755)改属信宜县。在广东省信宜市中部。面积162平方千米。人口7.8万。镇人民政府驻怀乡圩,人口 7800。清
在今四川达川市南二里翠屏山。《方舆胜览》 卷59达州: 戛云亭 “在南山。元稹为司马时立。下瞰江流,周览城邑”。今亭清嘉庆间重建于山之西岭,为三层八角形,高12.5米。
在今宁夏中宁县西北二十里双龙山(石空寺山)南麓。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西路中卫:石空寺,“元故寺,在石空山”。盖寺始建于唐,盛于西夏,元重修,明、清仍为佛教圣地。石窟群十三孔,有佛像及彩绘壁画。
又名江东桥。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相传初建时,桥基屡建不稳,偶见有虎负子渡江,乃就该处水中礁上垒石建墩,桥基遂固。故又名虎渡桥。《清一统志·漳州府》: 虎渡桥 “在龙溪县东四十里,
①隋大业四年(608)开凿。《隋书·炀帝纪》:“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长二千余里。故道自今河南武陟县沁水东岸至卫辉市一段用沁水支流,
金置,属章丘县。即今山东章丘市东南普集镇。(1)古镇名。即今山东省章丘市西普集镇。《金史·地理志》:济南府章丘有普济、延安、临济、明水四镇,即此。(2)今镇名。(1)在湖北省江陵县南部、长江北岸。面积
即脱思麻路。治所当在岷州 (今甘肃岷县)。《清一统志·巩昌府二》: 岷州 “图沙玛旧作脱思麻,今改”。
西周初封国。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春秋》:隐公七年(前716)“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杜注:“汲郡共县东南有凡城。”又《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自今山西大同市西南至口泉。长20.6公里。为京绥(今京包)铁路支线。1918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为运煤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