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阳县

广阳县

①西汉置,属广阳国。治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北三十六里广阳城村。东汉建武初封刘良为侯邑,属广阳郡。西晋属范阳国。北魏属燕郡。北齐废。

②西晋改汶江道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一说在茂县西北五十里。东晋后废。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复置,为绳州及北部郡治。治所即今茂县。北周为汶州治。隋开皇初为蜀州治,不久改为会州治。仁寿元年(601)改为汶山县。

③东晋咸康四年(338)改陵阳县置,属宣城郡。治所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广阳镇(故址现已没入太平湖)。隋开皇初以避杨广讳,称为南阳县。开皇九年(589)并入泾县。

④北魏景明元年(500)置,属冯翊郡。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北栎阳镇。隋仁寿元年(601)改名万年县。

⑤唐天宝元年(742)改石艾县置,属太原府。治所即今山西平定县。《元和志》卷13:“因县西南八十里广阳故城为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平定县。

⑥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改广德县置,为广兴府治。治所即今安徽广德县。明洪武四年(1371)复改广德县。


古县名。(1)汉置,治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东北广阳城。因属广阳国,“故曰小广阳”(《后汉书·耿弇列传》注)。刘玄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耿弇追击尤来、大枪、五幡至小广阳,即此。三国魏属范阳郡。北魏属燕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入蓟县。(2)西晋改汶江县置,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为汶山郡治。晋末废。南朝梁复置,属北部郡。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汶山县。(3)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改陵阳县置,治今安徽省石台县东北广阳。属丹阳郡。隋废入泾县。(4)北魏景明元年(500年)析万年县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栎阳镇。属冯翊郡。隋属雍州。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栎阳县。(5)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石艾县置,治今山西省平定县。属并州。以县西南广阳故城得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又改平定县。(6)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广德县置,治今安徽省广德县。为广兴府治,后为广德州治。洪武十三年废入广德州。


猜你喜欢

  • 南尼华罗国

    一译西天南尼华罗国、华罗。在今印度卡提阿瓦半岛南部,或以为即士胡茶辣国都城所在。南宋周去非 《岭外代答》 卷3: “西天南尼华啰国,城有三重,其人早晚必浴,以郁金涂身、面,效佛金色,国人多称婆罗门。”

  • 青山口关

    明置,属迁安县。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七十里青山口。《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青山口关在 “县西北九十里。北县境之青山口也。西接遵化县境之大喜峰口,凡七关口,相距六十里。嘉靖二十一年,三

  • 戎成县

    隋开皇十一年(591)改遂城县置,属藤州。治所即今广西苍梧县(龙圩镇)。大业初属永平郡。唐改为戎城县。古县名。又作戎城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遂成(城)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西南。属永平

  • 军屯堰

    明建,在今四川绵竹县北。《清一统志·绵州》:军屯堰“在今绵竹县北三十里。今名官渠堰。其下有硼砂、走水、袭家、唐家、黄土、马坝等堰,皆引绵水溉田”。

  • 马桥镇

    ①北宋置,属莘县。在今山东莘县北四十里马桥。②北宋置,属中江县。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北六松乡文家桥村。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0中江县引眉山程建用《与苏子瞻书》云:“东江来自涪城,历马桥镇,过五成山,至

  • 香火地

    原名旧堂。即今内蒙古凉城县北厢黄地乡。清末,外国传教士先后在此建两座天主教堂,先建者称旧堂。1964年改名厢黄地。

  • 天桥场

    亦作天桥厂。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天桥乡。清置巡司于此。1915年改置县佐。

  • 长春观

    ①在今山东济南城西。《清一统志·济南府二》:长春观“在历城县西。邱处机修真处。殿后一洞,蜿蜒数十里。一名大庵”。②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大东门外,双峰山南麓。始建于元。因纪念长春真人丘处机而命名。多次重建

  • 尚义县

    1936年改尚义设治局置,属察哈尔省。治所即今河北尚义县东北大青沟镇。1944年迁治南壕堑 (即今尚义县)。1952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西北部,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属张家口市。面积 2629.8 平方千

  • 双流县

    隋仁寿元年(601)以避炀帝讳改广都县置,属益州。治所即今四川双流县。《元和志》卷31双流县:“因以县在二江之间,仍取《蜀都赋》云:‘带二江之双流’为名也。”大业初属蜀郡。唐复属益州。至德二年(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