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州
明洪武四年(1371)改广兴府置,直隶京师。治所在广德县(今安徽广德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地。洪武十三年(1380)废广德县入州。清属安徽省。1912年废州为广德县。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广兴府置,治广德县(今属安徽)。直隶南京。十三年省广德县入州。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广德、郎溪等县地。清初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分属安徽省。1912年降州为县。
明洪武四年(1371)改广兴府置,直隶京师。治所在广德县(今安徽广德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二县地。洪武十三年(1380)废广德县入州。清属安徽省。1912年废州为广德县。
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广兴府置,治广德县(今属安徽)。直隶南京。十三年省广德县入州。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广德、郎溪等县地。清初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分属安徽省。1912年降州为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宁州置,治所在定安县 (今甘肃宁县)。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峰市及宁县、正宁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名宁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宁州置,治定安县(今甘肃宁县)。辖境约当
南明永历四年 (1650) 大西农民军余部改昆明县置,为昆明府治。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市。清顺治十六年 (1659) 废。
明崇祯三年 (1630) 改青山长官司置,属敷勇卫。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西九庄镇。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废。明崇祯三年(1630年)置,治今贵州省息烽县西北九庄。属敷勇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
又称天子坟。在今湖南炎陵县城西南三十里塘田乡鹿原陂。炎帝为远古时代部族首领,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晋皇甫谧 《帝王世纪》 称,葬于长沙。宋罗泌 《路史》 载: “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新定九域
在今福建福鼎县西南。《清一统志·福宁府》: 福鼎山 “脉自浙江平阳县赤洋而来,亦名北岭。最高大,诸山皆发于此”。
明洪武九年(1376)改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置,治所在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白河、邛崃山、大凉山以东,岷山、大巴山以南,云南东川以北,贵州威宁及遵义、瓮安以北地区。清顺治二年(1647)改
在今安徽舒城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45庐州: 春秋山 “在舒城县南三十里。有李公麟读书堂、洗砚池及望湖尖、凤凰台、仙人峰、仙人迹,绝顶有洞,可容数千人”。《方舆纪要》 卷26舒城县: 春秋山在 “
①明置,在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37复州卫: 盐铁场,“ 《志》 云: 盐场百户所在卫西四十二里,铁场百户所在卫北九十里”。按复州卫治所在今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②明置,在今辽宁大连市金
即今江西安远县东北长沙乡。《清一统志·赣州府二》:长沙营“在安远县北。明成化十九年置,万历四年自会昌割属县境。今为长沙堡”。
又作傅阳。西周春秋东夷小国。妘姓。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南五十里侯孟。《春秋》: 襄公十年(前563),晋侯会诸侯及吴子寿梦于柤,“遂灭偪阳”。《穀梁传》 作傅阳。秦置傅阳县。古国名。西周、春秋东夷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