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路
北宋开宝中置岭南转运使,又称广南路。治所在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及海南三省区。端拱元年(988)分置广南西路、广南东路。
又称岭南路。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置,治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端拱元年(988年)分为东、西二路;至道三年(997年)划分十五路,定称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辖今广东省大部,治广州;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辖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以及广东省部分地区,治桂州(今广西桂林市)。
北宋开宝中置岭南转运使,又称广南路。治所在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及海南三省区。端拱元年(988)分置广南西路、广南东路。
又称岭南路。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置,治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端拱元年(988年)分为东、西二路;至道三年(997年)划分十五路,定称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辖今广东省大部,治广州;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辖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以及广东省部分地区,治桂州(今广西桂林市)。
①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东六里。《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欢喜岭,“一名凄惶岭。言戍辽者去而悲,还而喜也”。古为关内外驿路必经之地。《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欢喜岭“在广宁前屯卫西七十五里”。②即今
隋大业十一年 (615) 招慰生僚置,属眉山郡。治所在今四川峨眉山市东南四十里。《元和志》卷31绥山县: “招慰生僚,立以为县,因山为名。”唐武德元年 (618) 属嘉州,天宝元年 (742) 属犍为
即须句。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前638),“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公羊传》 作 “须朐”。《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北径须朐城西,城临侧济水,故须朐国也。”
①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同和县置,为洮城郡治。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隋属临洮郡。唐属岷州,上元二年 (761) 没入吐蕃。②1929年析临洮、临夏二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在宁河堡 (今甘肃和
北宋置,属潾山县。即今四川大竹县东北七十里石桥铺镇。在重庆市渝北区中部。面积75.5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石船场,人口 2920。清康熙年间建场,以场侧一船形巨石得名。1929年置石船镇
又作混夷、昆夷。在今甘肃陇山以西。《史记·匈奴列传》: “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
即汾隰。在今山西襄汾、曲沃二县汾水流域。《史记·晋世家》:哀侯八年(前710),陉廷与曲沃武谋,九年,“伐晋于汾旁”。
①唐建,属巂州。在今四川越西县北境。《资治通鉴》: 唐咸通五年 (864),南诏寇巂州,“忠武大将军颜庆复请筑新安、遏戎二城,从之”。贞元十四年 (798),刘希昂出使南诏经此。②即今江苏无锡县东南三
1949年5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由新正、耀县、宜君等县析置,治马栏镇(今陕西旬邑县东北马栏镇)。同年9月撤销,并入栒邑、耀县、宜君、黄陵四县。旧县名。1949年5月由陕西省新正、耀县、宜君等县析置,治今
在今安徽东至县西南五十六里,香口河入长江之口。《方舆纪要》 卷27东流县: 香口镇在“县西南四十里。西北去安庆府望江县三十里。宋末尝移望江县治此,元复还旧治。今有香口巡司”。古镇名。即今安徽省东至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