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秦郡
北魏太延二年(436)置,属岐州。治所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凤翔、麟游、宝鸡、扶风等市县交界之地。西魏改名岐山郡。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义坞堡)。属岐州。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宝鸡、岐山等市县一带。西魏改名岐山郡。
北魏太延二年(436)置,属岐州。治所在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凤翔、麟游、宝鸡、扶风等市县交界之地。西魏改名岐山郡。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治雍县(今陕西凤翔县东南义坞堡)。属岐州。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宝鸡、岐山等市县一带。西魏改名岐山郡。
即今云南澄江县北梁王山。《明一统志》卷86澂江府: 罗藏山 “在府治西北。《东汉志》 云,装山出铜,后讹曰藏。又蛮语府棚为罗藏,谓造棚射虎也。其上宽平,有龙湫,时兴云雾。元梁王结集其上,又名梁王山”。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四十七里顾渚村。《茶经·八之出》: “湖州,生长城县顾渚山谷。” 李肇 《唐国史补》 卷下 “风俗贵茶” 条: “湖州有顾渚之紫笋。” 《寰宇记》 卷94长兴县: 顾渚 “昔吴王夫&
即今甘肃东南渭水支流胡芦河。《水经·渭水注》:“瓦亭水又南径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东汉建安十九年(214),“渊以为(韩)遂兵精,兴国城固,攻不可卒拔,不如击长
唐南诏置,为通海都督驻地。即今云南通海县。为当时安南通天竺道上的重镇。这一段交通线又称 “通海城路”。
在今河南沁阳市东北。《水经·清水注》:长明沟水“有二源,北水上承河内野王县东北界沟,分枝津为长明沟,东径雍城南。……又东径修武县之吴亭北,东入吴陂”。
①即今四川高县东北沙河镇。《清一统志·叙州府二》:沙河驿“在庆符县东七十里。由叙入永,通滇黔大道”。②明置,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沙河驿“有民堡……有公馆,为往来孔道”。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升龛谷堡置,属兰州。治所在今甘肃榆中县南二十里小康营乡。正大三年 (1226) 为金州治。蒙古至元七年(1270) 省入金州。古县名。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龛谷堡
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北。《战国策·魏策》:无忌谓魏王曰:“秦十攻魏,五入国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史记·魏世家》《索隐》引《列士传》曰:“隐陵君施酒文台。”皆即此。在今山东省东明县东北。《史记·
“疏” 又作 “疎”。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北。《明一统志》 卷54抚州府: 疎山 “在金溪县西北五十里。唐有何仙舟弃官隐居读书于此,因号书山。其书堂遗址尚存。中和中创为禅刹,额曰白云。南唐改为疎山”。《清
南宋建,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小宝山南麓。 张端义 《贵耳集》 卷下载: “韶州涔水场以水浸铜之地,会百万斤铁,浸炼二十万铜,且二广三十八郡皆有所输,或供铅场,或供银,或供钱,岁计四五万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