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东郡

巴东郡

①东汉建安六年(201)改固陵郡置,属益州。治所在鱼复县(三国蜀汉改为永安,西晋复为鱼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二十一年(216)复改固陵郡。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复为巴东郡。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万县市以东,大宁河中上游流域一带。西魏废帝三年(554)移治阳口县(今四川奉节县西南安平乡)。隋开皇三年(583)废。大业三年(607)改信州为巴东郡, 治所在民复县(今四川奉节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开县、梁平、丰都以东地区及湖北兴山、秭归以西地。唐武德元年(618)复改为信州。地控三峡之险,历为重险之地。三国时为蜀汉东部门户,有重兵屯守于此。

②唐天宝元年(742)改归州置,治所在秭归县(即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辖境相当今湖北秭归、兴山、巴东三县地。乾元元年(758)复改为归州。


(1)东汉建安六年(201年),益州牧刘璋改固陵郡置巴东郡。治鱼复县(今奉节县东)。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区、奉节、云阳、开县、巫溪等县地。属益州。西晋泰始三年(267年)属梁州,太安二年(303年)复旧,东晋永和初属荆州,南朝齐曾属巴州,梁为信州治。隋开皇初废。大业初又改信州为巴东郡。辖境扩大至今重庆市黔江区、忠县、丰都、石柱、酉阳、秀山、梁平、巫山等县,湖北省巴东、秭归、兴山及贵州省铜仁市和印江、松桃等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信州,二年改为夔州。(2)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归州置,治秭归县(今湖北秭归县西北秭归镇)。辖境相当今湖北省秭归、巴东、兴山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年)复曰归州。


猜你喜欢

  • 项城阜

    在今山东定陶县北。《清一统志 ·曹州府》: 项城阜 “在定陶县北三十里。楚项梁破章邯屯兵处。其地有高阜”。

  • 课里 (裹)

    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东南三十里课里。清有外委把总戍守。

  • 西疆山

    亦名嵹台山、西强山、马寒山。即今青海东部、甘肃西南之西倾山。《北史·吐谷浑传》:南朝宋景平中,吐谷浑阿豺“升西强山,观垫江源”。《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洮水注之。《沙州记》曰:洮水与垫江水俱出嵹

  • 钦县

    明洪武九年 (1376) 降钦州置,属廉州府。治所即今广西钦州市。十四 (1381) 复为钦州。1912年改钦州复置钦县,为广东钦廉道治。治所即今广西钦州市。1928年直属广东省。1952年划归广西省

  • 甘棠湖

    又名景星湖。在今江西九江市中心。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新唐书·地理志》:浔阳“南有甘棠湖,长庆二年刺史李渤筑,立斗门以蓄泄水势”。《舆地纪胜》卷30江州:甘棠湖“李渤筑堤长七百步以利行旅而为此湖。张洪

  • 武劳县

    唐置,属武峨州。治所在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后废。

  • 白沔峡

    在今陕西西乡县东五十里。《清一统志·汉中府一》:白沔峡“一名白面峡。汉水所经”。魏源《圣武记》卷10:嘉庆七年(1802)“贼(指白莲教徒)已改趋白沔峡,夜渡汉北,官军仅追歼其后队二百”。即此。

  • 峻极关

    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北,与山西左权县交界处,位于摩天岭之颠。为晋豫交通要径。清乾隆 《武安县志》 卷4: “摩天岭在县西北九十里,……岭颠为峻极关。”

  • 尝 (嘗)

    一作常。春秋鲁邑,后属齐。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诗·鲁颂·閟宫》: “居常与许。” 郑玄注: “常或作尝,在薛之旁。春秋鲁庄公三十一年,筑台于薛,是与周公有尝邑许。” 又 《史记·孟尝君列传》 《索隐

  • 黄榆店

    在今河南禹州市南。《金史·移剌蒲阿传》: “至黄榆店,望钧州二十五里,雨雪不能进,盘营三日。”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蒙古兵自唐州趋汴,金将完颜合达等自邓州赴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