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巫山县

巫山县

隋开皇三年(583)改巫县置,属信州。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旧唐书·地理志》 巫山县:“隋加‘山’字, 以巫山硖为名。”大业初属巴东郡。唐属夔州。《新五代史·前蜀世家》:永平四年(914),“荆南高季昌侵蜀巫山”。即此。元属夔州路。民国初属四川川东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重庆市东北部、长江北岸,东南与湖北省为邻。面积 2958 平方千米。人口58.8万。因修三峡水库淹没土地49平方千米,迁移8.3万人。新城后靠西坪、大宁河南岸及长江南岸的南陵。近期规划城住人口7万,面积6平方千米。现辖11镇、37乡。县人民政府驻巫峡镇。巫山以巫山峡为名。《旧唐书·地理志》:“汉巫县,属南郡。隋加‘山’字,以巫山峡为名”。战国时楚设巫郡。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废巫郡置巫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巫县为建平郡治。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析置泰昌县,北周改名大昌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巫县为巫山县,属信州,大业初属巴东郡。唐属夔州。元属夔州路。明属夔州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巫山县。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万县专区,1952年改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属万县地区,1992年属万县市。1997年随万县市归属重庆市。1997年撤销万县市后,由万县移民开发区代管。2000年万县移民开发区撤销,直属重庆市。地处中低山区,大部属巫山。长江西自瞿塘峡入境,纳大宁河、马渡河、三溪河、抱龙河等。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薯类为主。所产棬子、油桐、生漆、药材、柑橘著名。工业有化工、建材、烟草、丝绸、酿酒、采煤、印刷、发电、造船等。交通除长江航运外,大宁河丰水期机动船可直航巫溪县城。有巫奉、巫建、巫巴、巫山—巫溪公路。名胜有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等。


猜你喜欢

  • 新康

    亦名新康港。在今湖南望城县北九里。杜甫有 《北风》 诗,自注云: “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即此。

  • 安化州都督府

    ①唐置,属庆州都督府。寄在庆州界(今甘肃庆阳县境)。天宝后废。②唐置,寄治朔方县界。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唐羁縻都督府。以回纥部族置,始建年代及地域无考。永淳、垂拱时突厥、铁勒相继叛唐后,侨治夏州朔方县

  • 洛曹县

    唐元和十三年 (818) 改洛封县置,属柳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东洛东乡大曹村。《寰宇记》卷168洛曹县: “元 (原) 置在洛曹山侧”,因名。北宋淳化五年 (994) 属宜州,嘉祐七年 (1062)

  • 鲁工拉山

    一作弩卜公拉岭。即今西藏嘉黎县东鲁贡拉。当往来通道。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3:“与沙工拉相连,山势平衍,长百余里,冬春积雪不消。”

  • 拱面山

    在今云南鹤庆县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117鹤庆军民府: 拱面山 “山高百仞,一峰拱向郡治,林峦环映,阴晴异态”。

  • 勐 (猛) 帕

    明代称勐半。即今云南勐腊县北五十八里勐伴镇。清雍正十三年 (1735)设勐帕土便委。

  • 桐柏镇

    ①即今河北廊坊市东北二十里桐柏镇。清于此设武清营都司,后改设外委驻防。②即今河南桐柏县治。元废桐柏县为镇,属唐州。明属唐县,置桐柏镇巡司。成化十二年 (1476)复置桐柏县于此。

  • 三泉驿

    唐置,即今河南洛阳市西南苗马村。为长安与洛阳间南道陆路交通重要驿站。元稹有《三泉驿》诗。唐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苗马村。为长安与洛阳间南道陆路交通的重要驿站。元稹《三泉驿》诗:“三泉驿内逢上己,……

  • 石村汛

    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广西统部》 义宁协副将:有石村汛,把总驻防。

  • 小云雾山

    在今湖南溆浦县西北四十里,与乌龟山对峙。山下水气上腾,时有云雾瀰漫,故名。以安化有云雾山,故此称小云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