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石
即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南黄河岸青铜峡。《资治通鉴》: 唐武德九年 (626) 四月,“安州大都督李靖与突厥颉利可汗战于灵州之硖石”。即此。
即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南黄河岸青铜峡。《资治通鉴》: 唐武德九年 (626) 四月,“安州大都督李靖与突厥颉利可汗战于灵州之硖石”。即此。
清置,属宝鸡县。即今陕西宝鸡县西南马营镇。
即今四川铜梁县西侣俸镇。清光绪 《铜梁县志》 卷2: 侣俸场 “在县北 (西) 二十里”。
隋初改苌举县置,属兴州。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白水江镇长峰村。大业初属顺政郡。唐属兴州,贞观三年(629)北移三里。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古县名。“长”,《魏书·地形志》作“苌”。北魏置,治今陕
明置,属沈阳中卫。即今辽宁沈阳市西北九十里石佛寺乡。明《辽东志》卷3:有十方寺堡。《方舆纪要》卷37辽东都司“上榆林堡”条下:“十方寺堡在蒲河所西北,其南有马空堡,亦万历末增置。”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一百零八里黄花岭上。《清 一统志 ·杭州府二》: 黄花关 “在昌化县(今昌化镇) 北六十里,与宁国县接界,最称险要”。
①明置,即今辽宁凤城市西北一百二十里通远堡镇。清光绪二十年 (1894) 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曾在此与日军激战。②即今甘肃永登县西南通远乡。《清一统志·凉州府二》: 通远堡 “在平番县西南四十里。城周二
又名海岛。在今云南大理市北洱海中。唐樊绰 《蛮书》 卷5载: “大釐 (理) 城……东南十余里有舍利水城,在洱河中流岛上。四面临水,夏月最清凉,南诏常于此城避暑。” 即在此岛。《清一统志·大理府》:
即今广西岑溪县西南二十里马路镇。民国《岑溪县志》旧分乡地图:西南有马路墟。
亦作马塔儿海子。亦名清水源。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廷克木音高毕一带。明金幼孜《北征后录》:永乐十二年(1414)朱棣北征,四月“二十一日,次清水源,即马塔马”。
在今山东昌邑市东三十里。《水经·潍水注》: “潍水又东北径下密县故城西,城东有密埠。”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