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尾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滨岛美。旧属海澄县, 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岛美。明初置巡检司于此。清废。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滨岛美。旧属海澄县, 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福建省龙海市东南岛美。明初置巡检司于此。清废。
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街子街东南朱家后川。《清一统志·秦州》 “改龙山”条:“其旁为仙人山,亦名仙人崖。有岩突出两山间,其阿如屋。”分东庵、西庵、南庵、珠山和宝盖山等部分。
明洪武中置,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沙营乡。清废。
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南。《舆地纪胜》 卷93南雄州: 青嶂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翠阜屹立、松桧阴翳,有神仙隐几,一锅似玉磨琢,瀑布潺湲。耆旧传有石锅,龙王居此。迄今岁旱,祈祷有应”。《方舆纪要》 卷102
为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中最大的珊瑚岛,位于郑和群礁西北。岛呈长梭形,长1400米,宽335米,面积0.43平方公里。中国渔民向称黄山马峙。1935年公布名称为伊都阿巴岛。1947年改名太平岛。中国渔民称
即今湖北新洲县西三十八里仓埠镇。民国《湖北通志》卷73《兵事》:清同治二年(1863)九月,捻军“东走黄冈,掠舟仓子埠”。
①即今湖北枝江县东十八里江口镇。清置巡司于此。民国置县佐。②即今湖北鹤峰县东南九十二里江口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鹤峰直隶厅东南有江口市。③即今湖南常宁县北宜水入湘江处之江河乡。《清一统志·衡州府
即今广西临桂县西南六塘镇。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设巡司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南六塘。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于此设巡检司。
北宋元丰三年 (1080) 置,属沅州。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北三十里贯保渡。六年(1083) 属诚州。
在今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左天柱峰半山腰的峡谷中。岩上有用天然岩石依崖雕凿而成的释迦牟尼像。该像雕于宋元祐二年 (1087),高4米。
①西汉元朔二年 (前127) 置,为朔方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南岸什拉召附近。《汉书·匈奴传》: “匈奴右贤王怨汉夺之河南地而筑朔方,数寇盗边,及入河南,侵扰朔方。” 即此。东汉末废。《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