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首山
在今甘肃山丹县西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甘州府》:龙首山,“明万历中,夷人青把都自昌宁湖移驻于此,巡抚田乐击走之。一名龙头山,俗呼为甘峻山。山腰有三洞,各深五尺。山阴有泉,旱可祷雨”。
在今甘肃山丹县西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甘州府》:龙首山,“明万历中,夷人青把都自昌宁湖移驻于此,巡抚田乐击走之。一名龙头山,俗呼为甘峻山。山腰有三洞,各深五尺。山阴有泉,旱可祷雨”。
又称青色哲勒图盟。清代蒙古诸盟之一。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舍棱因清军平定准噶尔,逃至伏尔加河投土尔扈特部渥巴锡。乾隆三十六年 (1771) 返回伊犁内附,安置在科布多,编为左右两旗,附新和硕特一旗,
清置,属湘阴县。即今湖南汨罗市东北四十八里大荆街。有巡司驻此。(1)在浙江省乐清市北部、雁荡山东麓,东南濒乐清湾。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荆,人口1.3万。以境内大荆山得名。
古河道。南出今山东高唐县南,北至河北景县南入屯氏河。《汉书· 地理志》 清河郡灵县:“河水别出为鸣犊河,东北至修入屯氏河。” 《汉书·沟洫志》: “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 又 《水
即蒲原郡。治所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一里。《隋书·地理志》 作蒱原郡。
在今河南潢川县东南。《水经·淮水注》:淠水 “又东北流,径新城戍”。即此。南朝梁置新城郡及新城县于此。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尚书·商书 ·汤誓》: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伪孔传: “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在河曲之南。” 《寰宇记》 卷46河东县: “雷首在河东界,此山有
又名白土寨窑址。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六里青龙山南麓。以出产白瓷土著称。建于唐代,出产民用、佛用、建筑用的彩瓷。北宋达到极盛,建窑七十二座,产品畅销今苏、鲁、皖、豫等省。现尚可辨识窑址十余座。
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北三十五里。《寰宇记》卷129霍邱县:“废义城在县北四十里。《地理志》云:宋高祖立,亦名三固县,后废县立戍。”《方舆纪要》卷21霍邱县:义城台“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高十丈, 广八十丈。亦
即木纳山。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
明置,属漳浦县。即今福建漳浦县治。清嘉庆五年(1800)于此置云霄厅。1913年改为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