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盐池
即惠安堡池。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南惠安堡镇西南。《清一统志·宁夏府一》:盐池“小盐池在(灵)州所东南一百三十里,惠安城西一里。壕墙周三十六里,设盐捕通判管理”。今盐池有北、中、南三池,长7公里,最宽为4公里,面积16.8平方公里。为县盐产区。
即惠安堡池。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南惠安堡镇西南。《清一统志·宁夏府一》:盐池“小盐池在(灵)州所东南一百三十里,惠安城西一里。壕墙周三十六里,设盐捕通判管理”。今盐池有北、中、南三池,长7公里,最宽为4公里,面积16.8平方公里。为县盐产区。
即西汉之崈高县。西汉武帝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方舆纪要》 卷84登封县: “汉置崇高县于此,属颍川郡。东汉省入阳城县。”
又名白杨湖。在今安徽太和县西南十五里。《清一统志·颍州府一》:白洋湖“有东西二湖,西通柳河”。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31颍州府:白杨湖“一作白洋。旧为黄河水道淤隔而成”。
在今河北永年县 (临洺关) 北。《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元年 (前325),“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正义》: “在洺州临洺县。”
在今江苏丹阳市南。《南齐书·豫章文献王传》: “嶷拜陵,还过延陵季子庙,观沸井。” 即此。《清一统志·镇江府一》 “沸井” 条引 《舆地志》:“庙前井四,腾、涌、惊、沸,二清二浊,觱沸之声,昼夜不绝。
西周邑,即今山西霍州市。《国语·周语上》:厉王暴虐,国人暴动,“乃流王于彘”。《汉书·地理志》 河东郡彘: “周厉王所奔。” 西汉改置彘县。古邑名。西周邑。在今山西省霍州市。因附近有彘水,故名。公元前
北魏孝昌中析南修武县置,属汲郡。治所在清阳城(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孝昌中析南修武县置,治清阳城(今河南修武县东北)。属汲郡。北齐废入修武县。
北宋名余庆场,为通州八盐场之一。产海盐。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东南二十里余西乡。清设盐课大使于此。民国初以余东场并入,改名余中场。
又名象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八里,与焦山对峙。《元史·阿术传》: 至元十二年(1275),张世杰等以舟师驻焦山东,“阿术登石公山望之,舶舻连接,旌旗蔽江, 曰:‘可烧而走也’”。即此。古山名。在今江苏
一称娄关、太平关。在今贵州遵义县北大楼山上。为黔北险关。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攻克此关,大败国民党军队。又称娄关、楼山关、太平关。在贵州省遵义市城区北,遵义、桐梓二县交界处。为大娄山重
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36平度州“天柱山”条下:“《通志》:山之东曰之莱山,东连大泽、御驾、明堂诸山。”《清一统志·莱州府一》:之莱山,“曹学佺《名胜志》:汉人祀月之处。山有秦篆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