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府
蒙古中统四年 (1263) 改宣宁府置,治所在宣德县 (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万全、阳原、蔚县、涞源及山西广灵、灵丘等县地。元后至元三年 (1337) 改为顺宁府。
蒙古中统四年(1263年)置,治宣德县(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涞源、蔚县、阳原、宣化、怀安及山西省灵丘等县地。元至元三年(1337年)改为顺宁府。
蒙古中统四年 (1263) 改宣宁府置,治所在宣德县 (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万全、阳原、蔚县、涞源及山西广灵、灵丘等县地。元后至元三年 (1337) 改为顺宁府。
蒙古中统四年(1263年)置,治宣德县(今河北宣化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涞源、蔚县、阳原、宣化、怀安及山西省灵丘等县地。元至元三年(1337年)改为顺宁府。
在今广西宾阳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9宾州: 铜泉山 “在州 (治今新宾镇) 东北十七里。下有泉,尝出铜”。
在今山东沾化县西古城镇西南。《清一统志·武定府》: 迷马庄 “在沾化县西十五里。《县志》,土腴林茂,地势纾回。相传金海陵乘马行迷于此,故名”。
在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五常厅:东“三十五里,六道冈屯”。
即今江西樟树市东南芗溪街。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6:清江县东北有芗溪墟。
北宋置,属夏州。即今陕西吴旗县北五谷城乡。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南十里。班昭 《东征赋》: “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后汉书· 孝灵帝纪》: 中平元年 (184) 三月,“置八关都尉官”,以镇压黄巾起义军。旋门为八关之一。东汉
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张纲镇。东汉时广陵太守张纲于此开张纲沟,镇因沟为名。
在今越南北部谅山北。《元史·安南传》:至元二十四年(1287)征安南,“程鹏飞、孛罗合答儿经老鼠、陷沙、茨竹三关,凡十七战,皆捷”。《方舆纪要》卷112安南谅山府:老鼠关“在府北。《南使录》:邱温东南
北宋政和四年 (1114) 置,为祺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宣和三年 (1121)废。古县名。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置,治今四川省理县北孟屯沟。为祺州治。宣和三年(1121年)废。
元置,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北。元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东北。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