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堡镇
又称宣家堡。即今江苏泰兴市北二十八里宣堡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泰兴县北有宣家堡镇。
在江苏省泰兴市西北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宣家堡,人口4800。传因北宋名将岳飞部下一宣姓将领在此筑堡抗金而得名。1949年设宣堡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8年置镇。2000年孔桥乡并入。产小麦、稻、玉米、蚕茧、油菜籽、淡水鱼。特产银杏。有制鞋、缫丝、饮料、纺织、丝毯加工、阀门、铸造、仪表、标准件等厂。宁通高速公路及泰大等公路经此。
又称宣家堡。即今江苏泰兴市北二十八里宣堡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泰兴县北有宣家堡镇。
在江苏省泰兴市西北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宣家堡,人口4800。传因北宋名将岳飞部下一宣姓将领在此筑堡抗金而得名。1949年设宣堡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8年置镇。2000年孔桥乡并入。产小麦、稻、玉米、蚕茧、油菜籽、淡水鱼。特产银杏。有制鞋、缫丝、饮料、纺织、丝毯加工、阀门、铸造、仪表、标准件等厂。宁通高速公路及泰大等公路经此。
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秭归县北。《左传》: 昭公十四年 (前528),“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湖北省秭归县境。《左传》昭公十四年(前528年):“楚子使然丹抚宗丘之
一名鱼箭溪。在今四川隆昌县东。源出县东北周兴乡,西南流纳付家河后称九曲河,在泸县北福集镇注入濑溪河。以经石燕桥而名。
明万历二十六年 (1598) 置,为铜仁府治。治所即今贵州铜仁市。清光绪六年 (1880) 移治江口汛 (今江口县)。1913年改名江口县。同年改铜仁府为县,属贵州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8
秦置,属薛郡。治所在今山东兖州市东北五里。西汉属山阳郡。元朔三年 (前126) 封鲁恭王子政为侯国,后改为县。西晋省入南平阳县。隋开皇十三年 (593) 复置,移今兖州市,为兖州治。大业初为鲁郡治。唐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部龙津路泮塘前街。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历代曾多次重修, 以清乾隆、同治年间进行整修规模较大。庙堂建筑独特,雕工精细。
在今河北沧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沧州清池县:“西南五十七里有无棣河,东南十五里有阳通河, 皆开元十六年开。”
①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邵岗堡西北。东汉省。《后汉书·段颎传》:建宁元年(168),段颎与田晏追羌于令鲜水上,“颎遂与相连缀,且斗且引,及于灵武谷”。唐李贤注:“灵武县名,有谷。”
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寰宇记》 卷65沧州南皮县: “曹公固即汉京兆尹隽不疑葬所。魏太祖因冢为固,以攻袁氏,因名曹公固。”
亦作意辛山。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北境。一说在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西南。《魏书·刘库仁传》: 东晋太元十年 (385),鲜卑刘库仁弟眷摄国事,“又击蠕蠕别帅肺渥于意亲山,破之,获牛羊数十万头”。即“意辛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贝州。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宗州。九年 (626) 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北省广宗县赵伏城。唐武德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