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水
即菀水。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6浚县: 宛水在 “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注》: 淇水南历枋堰,又东有宛水合焉。其上流有五水分流,世号五穴口。今并为二水,一为天井沟,一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东入同山陂,溉田七十余顷。又东南入于淇河”。
即菀水。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6浚县: 宛水在 “县西南六十里。《水经注》: 淇水南历枋堰,又东有宛水合焉。其上流有五水分流,世号五穴口。今并为二水,一为天井沟,一分为蓼沟,东入白祀陂,又东入同山陂,溉田七十余顷。又东南入于淇河”。
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荆门山东。《隋书·杨素传》:杨素伐陈,陈将吕仲肃军溃于岐亭,“仲肃复据荆门之延洲”。即此。在今湖北省枝城市附近长江中。隋将伐陈,崔仲方谓陈虽于延洲等处置船,但终将聚集于峡口、汉口等地
蒙古语意为湖湾。即今内蒙古磴口县东北补隆淖乡。汉为临戎县治。
清康熙五年(1666)置,属思恩府。治所在今广西田林县西定安镇(旧西林县)。后移于角村(今广西西林县)。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西隆州,乾隆七年(1742)又改属泗城
即今广西田林县北百乐乡。《清史稿·地理志》:凌云县西北有百乐墟汛。有外委驻防。
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北。《清一统志·吉林一》:发实兰峰“在(吉林)城西北一百十七里,周十里。奇塔穆河发源于此”。光绪《吉林通志》卷10:发实兰峰在“(吉林)城西北一百一十七里。高一百四十步,周十里。奇穆塔
亦名热海、大清池、亦思宽、亦息渴儿。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汉书· 陈汤传》: 西汉建昭三年 (前36),汤率军讨郅支单于,“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旧名长乐洞。即荆山洞。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洞口上方有明嘉靖年间朱麟所书“太极洞”三大字摩崖石刻。清《广德县志》载:太极洞广数丈,深不可测,游者秉烛而入,即石燕群飞,乳泉滴沥,神人、佛像、棋盘、钟
当在今贵州仁怀县境。《明史·吴广传》:万历二十五年(1597)征播之役,“广屯二郎坝,大行招徕。……陶洪、安村、罗村三砦土官各出降,他部来归者数万”。约在今贵州省仁怀市境。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①金明昌三年 (1192) 以春市场置,属抚州。治所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巴音塔拉乡土城子村。元为集宁路治。明废。②1922年改平地泉招垦局置,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即今内蒙古集宁市。因以其
又作叶榆水。即今云南洱海源的弥苴佉江和洱海出口的西洱河、黑惠江。三国至南朝称叶榆河。《水经》:“益州叶榆河,出其县北界,屈从(叶榆)县东北流,过不韦县,东南出益州界。”但古人未全了解叶榆河源流,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