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风县
即弘风县。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南延水关镇。《方舆纪要》卷57肤施县:延水城“(唐贞观)二十三年改安人县为宏风县。神龙元年改为延水县”。
古县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改安民县置,治今陕西省延川县东南延水关。属延州。神龙元年(705年)改名延水县。
即弘风县。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南延水关镇。《方舆纪要》卷57肤施县:延水城“(唐贞观)二十三年改安人县为宏风县。神龙元年改为延水县”。
古县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改安民县置,治今陕西省延川县东南延水关。属延州。神龙元年(705年)改名延水县。
俗名栖山圩。即今江苏沛县西南三十里栖山镇。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沛县城被水冲没,迁治于此。咸丰元年(1851)又陷于水,迁治夏镇(今山东微山县)。十一年(1861)还治今沛县,于此旧城南关筑土垣为
①即泉山。在今辽宁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南五十里。《资治通鉴》:唐咸亨三年(672)讨高丽酋长剑牟岑叛军,十二月,“高侃与高丽余众战于白水山,破之”。《新唐书·高丽传》 高侃作高偘,白水山作泉山。②在今浙江
即今山东胶南市西南之吉利河。《方舆纪要》卷35作“纪里河”。
1935年置,属广西省。治所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1951年撤销,1956年复置。改为巴马瑶族自治县。旧县名。1934年析百色、凤山、恩隆三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1953年撤
即今河南杞县南傅集镇。清乾隆 《杞县志》 卷4: 傅集社 “距城三十五里”。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山河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6五常厅:正南“五十里山河屯,分防经历驻此”。光绪《皇朝直省图》吉林图:五常县南有山河屯。
即今广东新会市西大泽镇。清道光《新会县志》卷4:“墟市”有大泽墟。
在今湖南常德市南。《清一统志·常德府一》:沧山“在武陵县南一百二十里。与霞山相对。沧水所出”。
即今浙江宁海县东南八十里旗门乡(东岙)。明设巡司于此。清康熙时设把守驻防。
西汉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河北滦县西北。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滦县西北。属辽西郡。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