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溪镇

安溪镇

即今浙江余杭市西五十六里安溪乡。宋《咸淳临安志》卷36:“安溪在钱塘县,去北关五十里。”明万历《钱塘县志·纪胜》:“苕溪至此百里,则势缓而渊深,无复崩溃之虑矣。”故名。明洪武中设税课司于此。


(1)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北部,北邻德清县。面积31.6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安溪,人口 1400。南宋已兴商贾,称安溪市。以溪水流势平缓而得名。明万历《钱塘县志》载李春阳《建四艺蘅白鹤诸山记》云:“……度安溪桥,溪流上接苕溪,至此百里,则势缓而渊深,无复崩溃之虑矣。”1949年为安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4年置镇。产稻、蚕茧、茶叶、竹、水果。有电机、食品、建材等厂。公路通城区。境内下溪湾太平山有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墓。(2)在重庆市铜梁县南部。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安溪场,人口430。清末建场,因位小安溪畔,故名。1919年置安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3年建镇。产稻、小麦、玉米、甘薯及柑橘、蚕茧、楠竹等。有农副产品加工、农机修理、小水电、采煤等厂矿。公路通华兴、永嘉等镇。(3)在四川省富顺县南部。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安溪,人口800。清代名安富场,又名石灰溪,后取两名首尾各一字,更名安溪。1949年为安溪乡,1987年置镇。有煤矿、造纸、石灰、化工、酿酒等业。为县林业基地。通公路,沱江通航。名胜有青山峡、海螺滩、宣和洞等。


猜你喜欢

  • 中道镇

    在今广东信宜县北。《方舆纪要》卷104信宜县:中道镇在“县东北五十里。东川所经也。有巡司,洪武中置”。古镇名。在今广东省信宜市东北中道坡。《读史方舆纪要》:信宜县,中道镇,“县东北五十里,东川所经也。

  • 林杨国

    即林阳国。《水经·河水注》 引竺枝 《扶南记》 曰: “林杨国去金陈国步道二千里。”

  • 柔远城

    在今四川汶川县南。《新唐书·李德裕传》: 太和中,李德裕 “作柔远城,以扼西山吐蕃”。不久废。唐太和年间筑,在今四川省荥经县西。

  • 把儿海

    亦作巴儿海子。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巴里坤湖。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7《西域土地人物略》:“剌木城又西有把儿海。”

  • 冷水塘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五里。《清一统志·曲请府》:冷水塘“在寻甸州东五里。俗名矣部乌泉,发源七里桥,分二派入车翁江”。

  • 省溪

    即今贵州江口县北太平河。南入铜仁江。《明史·地理志》 铜仁府省溪司: “西有逻江, 即省溪。产金。”

  • 鸦儿河

    在今河北深州市南。《方舆纪要》 卷14深州: 鸦儿河在 “州南二十里。自束鹿县东南流入界,下流合于胡卢河。《志》 云: 河在滹沱、清漳间,盖支流两分,合而为河,因名鸦儿。滹沱南北横决,群川之流皆乱,鸦

  • 舍利水城

    唐南诏置,在今云南洱海中金梭岛上。唐樊绰 《蛮书》 卷5: 舍利水城 “在洱河中流岛上,四面临水,夏月最清凉,南诏常于此城避署”。

  • 广安门

    北京外城西门。明嘉靖年间筑。初名广宁门。俗称彰仪门,乃沿袭金之旧称。清改为广安门。

  • 上河峡

    即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青铜峡。《水经·河水注》:河水东北流,“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为青山峡”。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