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寇军
①唐天宝二年(743)置,属河西节度使。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十余里。
②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元和志》卷40甘州删丹县:宁寇军“在居延水两汊中,天宝二年置”。《新唐书·地理志》 甘州删丹县:张掖河“傍河东壖屈曲东北行千里,有宁寇军,故同城守捉也,天宝二年为军”。
唐天宝二年(743年)改同城守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哈拉浩特古城。大历中陷于吐蕃。
①唐天宝二年(743)置,属河西节度使。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十余里。
②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元和志》卷40甘州删丹县:宁寇军“在居延水两汊中,天宝二年置”。《新唐书·地理志》 甘州删丹县:张掖河“傍河东壖屈曲东北行千里,有宁寇军,故同城守捉也,天宝二年为军”。
唐天宝二年(743年)改同城守捉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哈拉浩特古城。大历中陷于吐蕃。
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三十里二将川。北宋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与韩琦戍边抗御西夏时筑。今存古城遗址。
亦作伊拉齐街。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北一拉溪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屯镇》:正西“八十里伊拉齐街。街东西有石桥各一”。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永吉县: “县属一拉溪,在县市往伊通道路上。”
五代时契丹改妫州置,治所在怀来县(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旧怀来)。辖境相当今河北怀来县地。金废。契丹会同元年(938年)改妫州置,治怀来县(今属河北)。属西京道。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怀来县、北京市延庆县部分地区
西魏改辅剑郡置,属始州。治所在武连县(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八十里武连镇南五里)。辖境相当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地。隋开皇三年(583)废。西魏改辅剑郡置,治武连县(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功桥)。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剑
1948年置,属广东省。治所在今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东中平镇南丘。1950年并入保亭县。1952年复置,治所在新市 (今县东北红岛乡)。后迁乘坡 (今县东南和平镇)。1959年迁治营根镇 (今琼中
亦名清阳河。即今山东烟台市西之白洋河。又名内甲河。《汉书·地理志》 东莱郡腄县:“有之罘山祠。居上(止)山,声洋(丹)水所出,东北入海。”
隋开皇三年 (583) 改郦县置,属邓州。治所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元和志》 卷21:“因县界内菊水为名。” 大业初属南阳郡。唐初废。开元二十四年 (736) 复置,移治今内乡县北六十里。五代周
即今湖北武穴市西北三十四里马口乡。明置巡司于此。清光绪间巡司移驻武穴镇。(1)在江西省永修县南部。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马口,人口2180。驻地为修水、武宁、永修县通往南昌的古驿
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唐天宝十三年(754)于此置武宁军。《元和志》卷39廓州:“武宁军在洪济桥东南八十里百谷城。”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唐天宝十三载(754年)于此置武宁军。
即今浙江鄞县东邱隘镇。清光绪《鄞县志》卷2《市镇》:邱隘“距城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