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威远县

威远县

①隋开皇十一年 (591) 改威远戍置,属资州。治所即今四川威远县。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卷52: 威远县 “取威抚远人之义”。大业初属资阳郡。唐属荣州。元初废,后复置。明洪武十年(1377) 省入荣县。十三年 (1380) 复置,属嘉定州。清康熙六年 (1667) 又废入荣县,雍正六年 (1728)复置。十二年 (1734) 属嘉定府。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②1913年改威远厅置,治所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因与四川威远县重名,1914年改景谷县。


(1)旧县名。1913年改威远厅置,治今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1914年改名景谷县。(2)今县名。在四川省中部偏南。属内江市。面积1287.22平方千米。人口约74.7万。辖20镇。县人民政府驻严陵镇。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威远戍,十一年置威远县,属资阳郡。《元和郡县志》威远县:“开皇三年于此置威远戍……十一年改戍为县,因戍为名。”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隶荣州。南宋绍熙中属绍熙府。元初县省,元统元年(1333年)复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省入荣县;六年复置,属嘉定府。十年又省入荣县;十三年再复置,属嘉定州。清康熙六年(1667年)省入荣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属嘉定府。1913年属下川南道,1914年属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内江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内江专区,1968年属内江地区,1985年属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荣威穹窿低山丘陵区。威远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中部,乌龙河流经东缘。西北还有越溪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小麦、玉米、薯类。为省黄麻、金银花、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及重点县。特产“七星辣椒”著名。有天然气、煤、盐卤、陶土及铁矿。工业以矿产资源为优势。有大型天然气脱硫厂。为川西南输集气中心,复线管道通成都、德阳等市;并有钢铁、机械、建材、煤炭、化工等工业。螺纹钢、角钢、钢锭、炭黑享有盛誉。资威铁路经县境东,内威、贡连等公路在县城交会。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东堡山烈士陵园及佛二岩大佛、威远白塔等。


猜你喜欢

  • 平鲁卫

    一作平虏卫。明成化十七年(1481)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嘉靖中移治老军营(今朔州市平鲁区西北五十五里平鲁城镇)。清雍正三年(1725)改平鲁县。

  • 万崖州

    ①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越南高平省东境广渊附近。后废。②明永乐五年(1407)属谅山府。治所在今越南北部北太省武涯县一带。宣德二年(1427)以后地入安南。

  • 古观象台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是一座砖砌的高台建筑。高14米。台上陈列着浑仪、简仪、圭表等仪器,台下有以紫微殿、晷影堂等附属建筑。明清两代天文观测都以此为中心,故亦称

  • 修文殿

    北齐时建。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南城宫内。《邺中故事》 曰: “齐武成高湛,河清中,以后宫嫔妃稍多,椒房既少,遂拓破东宫,更造修文、偃武二殿及圣寿堂。”

  • 中诚郡

    即忠诚郡。北周治所在石泉县(今陕西石泉县)。《隋书·地理志上》西城郡石泉县:“后周省魏昌郡入中城郡。”

  • 告河

    即今河北行唐县西之郜河。《方舆纪要》卷14行唐县:告河“源出杨川岭,流经县治南,又东入新乐县之沙河”。《清一统志·正定府》 作郜河。

  • 雾云 (雲) 山

    在今山东招远市西十五里。《清一统志·登州府》: 雾云山,“ 《县志》: 山形高峻,每辰卯之交烟云吞吐,回合山麓”。

  • 珥村镇

    即珥陵镇。在今江苏丹阳市南珥陵镇。《方舆纪要》 卷25镇江府丹阳县: 珥村镇 “在县南四十里珥渎河西岸,南接金坛县界”。

  • 五女墓

    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唐王建《宋氏五女》诗注:“贝州宋处士廷芬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宪、若荀。”其父老病,五女誓不嫁,以奉事之。后五女同穴而葬于此。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古贝州宋处士廷芬老病,其五女誓不

  • 南通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位于皇路礁西南42海里,为一完整环礁。低潮时只有部分礁石出水,环礁成节不连续,故中国渔民向称丹积或丹节。1935年公布名称为路易萨礁。1947年改名南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