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陵
为晋惠帝司马衷的陵墓。在今河南偃师市南蔡庄峻阳陵西至汉魏故城之间的邙山南麓。《晋书·惠帝纪》 载:光熙元年(306),“十一月庚午,帝崩于显阳殿,时年四十八,葬太阳陵”。
为晋惠帝司马衷的陵墓。在今河南偃师市南蔡庄峻阳陵西至汉魏故城之间的邙山南麓。《晋书·惠帝纪》 载:光熙元年(306),“十一月庚午,帝崩于显阳殿,时年四十八,葬太阳陵”。
即今红河流经云南建水、石屏两县境的一段。《明一统志》 卷86临安府: 礼社江 “在府城西。流经城南入纳楼茶甸界,为禄丰江”。
即雍奴泽。邕,通雍。在今河北霸州市、永清、文安、大城及天津市静海县之间。《说文解字段注》: “ 《水经注》 释渔阳郡雍奴曰: 四方有水为雍,不流为奴。皆邕字之假借也。” 清时渐淤成陆。即“雍奴”。
①在今湖南吉首市南。清同治 《乾州厅志》: “湾溪汛石城,嘉庆二年筑。”②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1麻阳县 “鸦剌关” 条下: “又湾溪堡,在县 (治今锦和镇) 西南。宣德六年,镇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龙江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16:顺德县有“龙江墟”。
原拟自山西祁县东北白圭,向南筑至晋城,实际修至潞城为止,故亦称白潞支线。长174.8公里。为同蒲铁路支线。日伪于1941年修筑。1945年后被拆除。
在今云南腾冲县北境。为中缅界山。清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腾越厅北有姊妹山。因有大小两个山峰,俗称为姊妹,故名。
亦名双溪水。在今江西分宜县南。《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分宜县:岘江“在县(旧治)南五十里。自南境之双源、里源发源,会于雷同岭下,入章溪,至石磊下为岘江。筑陂溉田数千亩”。下流入袁江。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径万石城下,城在高原上,原高十余丈,四面临平,形若覆瓮,水南遏水为阻,西北并带汉水,其城宿是流杂聚居,故世亦谓之流杂城。”《方舆纪要》卷56谓此城“盖晋
在今贵州龙里县南。《明一统志》卷88龙里卫:加牙河“在平伐长官司治北。源出谷者寨,流入瓮首河”。
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华门外石子岗。《陈书·始兴王叔陵传》: “晋世王公贵人,多葬梅岭。”太建十一年 (579),始兴王叔陵母彭氏卒,“求于梅岭葬之,乃发故太傅谢安旧墓,弃去安柩,以葬其母”。《元和志》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