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平桥镇

太平桥镇

即今江苏吴县东北太平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长洲县记:“城东北有太平桥(镇)。”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吴县东北有“太平桥镇”。


(1)在湖北省红安县南部。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路边,人口 2770。以一石桥得名。1949年属八里区,1959年属八里公社。后境域名称多有变化。1987年改太平桥乡,1999年置镇。主产稻、小麦,兼种油菜籽、花生等,盛产烟叶。有环境保护设备、农机、粮油食品加工等厂。京九铁路汉麻联络线经此,阳福公路纵贯全境。(2)在湖南省浏阳市中部。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太平桥,人口1950。境内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的太平桥,镇因桥得名。1950年属浏阳十三区。1956年属冯家乡。1958年属唐家围公社。1961年为太平公社,1981年改太平桥公社。1983年改乡,1995年置镇。主产稻,并产板栗、茶叶、甘蔗。有花炮、豆豉、食品、农机修配等厂。106、319国道经此。


猜你喜欢

  • 义城台

    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北三十五里。《寰宇记》卷129霍邱县:“废义城在县北四十里。《地理志》云:宋高祖立,亦名三固县,后废县立戍。”《方舆纪要》卷21霍邱县:义城台“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高十丈, 广八十丈。亦

  • 石墙堡

    亦作石墙隘。在今广西鹿寨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7修仁县:石墙隘“在县西南,向为瑶僮门户。万历中置官兵戍守于此,为石墙营”。清设把总防守。明万历间立,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东南石墙。清时设把总防守

  • 苦竹隘

    亦作苦竹寨。南宋置,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关西第二道关隘上。《元史·宪宗纪》: 八年(1258) 十月,“帝驻跸剑门。戊子,攻苦竹隘”,即此。《方舆纪要》 卷68剑州: 苦竹隘,“ 《志》 云:在小剑

  • 仁和场

    ①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乐温乡。清光绪《长寿县志》卷1:仁和场在“治北一百二十里”。②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仁和镇。清光绪《西充县志》卷2:仁和场在“治西四十里”。

  • 一名衍氏。战国魏邑。在今河南郑州市北三十里。《战国策·魏策一》: 苏秦说魏襄王曰: “北有卷、衍。” 《史记·魏世家》: 景湣王五年 (前238),“秦拔我垣、蒲阳、衍”。古邑名。又称衍氏。战国魏邑。

  • 升平镇

    ①北宋熙宁元年(1068)废升平县为镇, 属宜君县。在今陕西宜君县西北三十五里。②即今黑龙江省安达市南升平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黑龙江肇州县:“县属升平镇,距老城基七十里。铁路线安达驿六十里。

  • 九重城

    在今云南大理市境。《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府志》:“俗曰南诏城。皆南诏备吐蕃所设。一在河尾里,一在关邑里,一在太和村,一在北国,一在蟠溪里,一在塔桥,一在摩用,合羊苴咩城与史城为九。又有金刚城,在点

  • 北猗氏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属北乡郡。治所即今山西临猗县。后废。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今山西省临猗县。属北乡郡。西魏、北周时废。

  • 水塘铺

    即今贵州盘县特区南水塘镇。《清一统志·普安厅》 “高励铺”条下:“又有水塘铺……旧皆戍守处。”

  • 杨林市

    即今湖北松滋县南四十四里杨林市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松滋县南有杨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