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州
明弘治十年(1497)以太仓卫、镇海卫改置,属苏州府。治所即今江苏太仓市。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1912年改为县。
明弘治十年(1497年)改太仓卫置,析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益之,治今江苏省太仓市。属苏州府。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太仓市和上海市崇明县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置镇洋县为州治。属江苏省。辖境扩大至今上海市嘉定区地。1912年降为县。
明弘治十年(1497)以太仓卫、镇海卫改置,属苏州府。治所即今江苏太仓市。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1912年改为县。
明弘治十年(1497年)改太仓卫置,析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益之,治今江苏省太仓市。属苏州府。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太仓市和上海市崇明县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置镇洋县为州治。属江苏省。辖境扩大至今上海市嘉定区地。1912年降为县。
在今山西朔州市北。《方舆纪要》卷44朔州:安众塞“在州北。唐会昌三年,回鹘乌介可汗犯塞,振武节度使刘沔与天德将石雄出云州,走马邑,抵安众塞,遇敌与战,败之”。
又名金紫山。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北隅。明洪武 《无锡县志》 卷2: 金匮山 “周回数十丈,当邑之中,邑之主山也。世传有金匮藏书于山下,为无锡之巨镇,故名”。清置金匮县以此为名。
又名甲城。在今江苏句容县南。《南史·周弘让传》:南朝梁承圣二年(553),周弘让“为仁威将军,城句容以居之,命曰仁盛垒”。宋《景定建康志》卷20:仁威垒,“故老相传达溪将军屯兵于此。或云弃甲,因名甲城
漳河上游。在今山西省中部。有三源,南源出长子县西发鸠山,西源出沁县西北漳源镇,北源出榆社县北,至襄垣县东与黎城县交界处汇合,东南流至平顺县西北,折而东流入河北省涉县境,合于清漳河。《山海经·北次三经》
①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升永康县置,属太平府。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北中东镇(旧永康)。1912年改为永康县。②清宣统二年(1910)改镇康州置,属永昌府。治所即今云南永德县。以所属永昌府的“永”和所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青山岭 “在府西一百五十里,山四面高耸,中坦平,多产杉漆诸药”。
即今福建光泽县北之西溪。《方舆纪要》 卷98光泽县: 杭川 “在县北。俗名大溪。源出县西七十里极高岭,东流合杉关、止马诸水,曰西溪。经雷公滩,以水石相激,滩声若雷也。又经县西八里之搪石滩,怪石攒矗,飞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未央乡小刘寨村西南。为西汉王朝收藏典籍之所。《三辅黄图》卷6:“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礲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又引《三辅故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宏格力河上游。《清一统志·吉林一》 “喀穆尼窝集”条下:“庄蔼窝集,在(宁古塔)城东北二千二百五十九里。”宏格力河发源于此。
简称海朗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置,属广海卫。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1海朗所: “在阳江县东南五十里。……有城,周四里有奇。城据海朗山上,因名。下临海,亦曰镇海山,与双鱼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