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观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百余里。《清一统志·杭州府二》:洞霄宫“唐弘道初建天柱观,乾宁二年钱镠重建”。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洞霄宫。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百余里。《清一统志·杭州府二》:洞霄宫“唐弘道初建天柱观,乾宁二年钱镠重建”。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洞霄宫。
又名草皮街。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北五十里振太乡(太和街)。民国时设县佐。傣语“太”为棉花,“和”为箐,意即箐边种过棉花。集镇名。(1)在云南省施甸县北部偏东、兰薄山西麓、小石桥水库南岸
又作米齐尔河。即今黑龙江省嫩江县北泥鳅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密齐哩河 “在 (墨尔根) 城东北五百九十里。源出额尔克山,南流会穆鲁尔河”。
即今四川天全县南之天全河。《舆地纪胜》卷147雅州: 碉门水 “发源有二: 其一自马鞍山; 其一自小鱼溪,东至始阳与荣经水合流,于多功峡与卢山水同注于平羌江”。
春秋宋之黄邑。即今河南民权县西北三十八里内黄集。战国魏之外黄邑。秦、汉之外黄县城在此。
在今广西兴安县西。《方舆纪要》卷107兴安县:“下营关在县西五里。”
①秦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黄河东岸。东汉为北地郡治。永和六年 (141)因羌乱,北地郡内迁,寄居冯翊,旧土废弃。复置富平县,移治今陕西富平县西北十里怀德城,仍属北地郡。西魏大统五年 (5
即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三十四里麦市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通城县东南有麦市。
即今甘肃武山县东大南门河。《水经·渭水注》: “渭水又东,有落门西山东流,三府谷水注之,三川统 一,东北流注于渭水。” 《元和志》 卷39渭州陇西县: “落门水出县东南落门谷。” 《明史·地理志》 伏
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与小清河相接。《清一统志 · 青州府一》: 青沙泊 “为高苑 (今高青)、新城 (今桓台) 二县蓄水之地,庄民俱傍泊以居”。
清置,即今新疆托里县。清宣统《新疆图志》卷80塔城厅:托里驿“旧名托罗布拉克”。1949年于此置托里中心区(县级)。1953年改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