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安门

天安门

在今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侧。原为明、清皇城之正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初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改名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间,通高33.7米。整个天安门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基座上,下面墩台高10米。城楼重檐飞翘,雄伟壮丽。天安门前环金水河,有跨河石桥五座,即外金水桥。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北京市区中心。原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始建,原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改今名。城楼系双层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通高34.7米。城台建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红墙黄瓦,巍峨壮丽。城楼下有金水河,河上有五座汉白玉石拱桥,称为金水桥。桥前为天安门广场。城楼门洞前后各有汉白玉雕成的华表一对。城楼前还有两对雄健的石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此举行,是新中国的象征。其图形为国徽组成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 安 门


猜你喜欢

  • 五龙潭

    在今河北任丘市北。《方舆纪要》卷13任丘县:五龙潭在“县北十一里。县西十八里为白龙潭,水皆渊渟,大旱不竭”。又称灰湾泉。在山东省济南市旧城西门外,南距趵突泉约500米。由5处泉水汇注而成,水深数尺,广

  • 昌都县

    1913年改昌都府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西藏昌都县。后属西康省。西藏地方政府设昌都宗。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横断山区,北接青海省。属昌都地区。面积1.1万平方千米。人口8.9万。辖3镇、12乡。县人民政府

  • 凯州

    隋仁寿初置,治所在玄武县 (今四川中江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四川中江县地。大业三年 (607)废。隋仁寿初置,治玄武县(今四川中江县东南)。大业初废。

  • 北益都城

    即西汉益都侯国故城。在今山东寿光市北二十里古城乡。《水经·巨洋水注》:百尺沟“西北流径北益都城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胡为侯国”。以在益都县城之北,故曰北益都城。

  • 三川县

    ①西魏改长城县置,属中部郡。治所在今陕西富县西南六十里固县。《元和志》卷3三川县:“古三水郡,以华池水、黑源水及洛水三川同会,因名。”隋属鄜城郡。唐属鄜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并入洛交县。②金升三

  • 路口站

    元置,在今湖南衡阳市西南路口。《永乐大典》 卷19423记载,路口站为马站。

  • 真义镇

    即今江苏昆山市西正仪镇。南朝梁置信义县于此。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48: “今 (昆山)县西二十里有村曰信义,疑此古县地也。土人或讹为镇义。” 元时尝移巴城巡检司于此,名真义。明、清名真义镇。19

  • 威州铺

    即今四川汶川县。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89汶川县: 威州铺 “在县 (旧治在今绵虒镇) 北四十里”。

  • 郫江

    战国秦蜀守李冰开凿。相当今四川成都平原之柏条河。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蜀志》: “ (李)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史记·河渠书》: “穿二江成都之中。” 正义引 《括地志》:

  • 贝勒庙

    ①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即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由达尔罕贝勒主持兴建,故名。后讹为百灵庙。②即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驻地满都拉图镇。本世纪40年代起为苏尼特左旗驻地。1968年改名